
中關村第一小學的核心價值觀是“做最好的我”,希望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的潛能,形成滋養師生心靈成長的精神磁場。“做最好的我”絕不僅僅只是做好自己,而是要一個個“最好的我”形成合力,成就一個“最好的集體”。學生在不斷完善自我的同時也要學會合作與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校要營造和睦的人際交往環境,促進學生積極生活、快樂學習,為其養成良好的性格品質、積極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礎。
良好的同伴關系能使學生心情舒暢?身心愉悅。然而,學生卻經常會因為小事情與同學鬧矛盾。例如,你碰了我一下,他擋了我的道這類的小事就會引發學生之間的爭執。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低年級學生更容易出現同伴交往方面的問題。依據學生的成長規律,低年級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為同伴之間有矛盾時,常常采用“告狀”的方式,或依賴父母來解決。這些學生能初步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認識,逐漸意識到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并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所以在出現同學矛盾時會將責任推到他人身上,導致同學之間不斷地出現矛盾。如果學生長期處在不和諧的同伴關系中,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影響學生親社會行為與品德的發展,長此以往也會給學生的情緒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在低年級學生中構建良好的同伴關系尤為重要。
一、利用“擁抱時間”,加深同學之間的感情
“愛我,你就抱抱我”這句歌詞大家一定不陌生,這也成了我們一年級3班學生常說的一句話。這源自我在班里實施的“擁抱時間”這一特色小活動。活動的靈感來自課間兩個孩子的一次擁抱,我看到孩子們在擁抱時特別開心與快樂,突然想到為什么不讓學生利用“擁抱”來拉近彼此的距離呢?這不但讓學生有個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讓“擁抱”來傳達自己對他人的關愛,讓學生積極地表達正向情緒、釋懷負面情緒,而且也能讓學生在“擁抱”中認識自我。因此,我將課間操結束后的時間設定為我們班級的“擁抱時間”。這一刻,學生可以盡情地和同伴相互擁抱。
有一次,班里的小胖子小趙一下子把瘦小的小潘抱起來,全班同學都大笑起來,有的學生還打趣說:“小趙是大力士!”教室里充滿了笑聲。學生擁抱時天真燦爛的笑容,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是多么地希望他人給予關愛。此時一定是學生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刻。當然,得到快樂的不僅僅是學生,我也享受著來自學生的愛。有一次,一個平時總是犯錯誤,經常被我特別提醒的女同學小聲地對我說:“老師,我想和你擁抱。”我笑著說:“來吧,孩子,老師也想抱抱你。”于是,我給了這個學生一個深深的擁抱。其他的孩子看到了,也紛紛過來和我擁抱。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些女同學在擁抱的時候還會送我一個甜甜的吻。不僅如此,每天放學時,一些學生都會和我擁抱告別。擁抱不僅拉近了學生間的距離,也讓老師和學生的心貼得更近了。
二、創設“文明禮貌棋”,構建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
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待人處事,是我們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門課。小學階段是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最關鍵的時期,也是促進孩子社會化的重要階段。但是禮儀知識比較枯燥,一年級學生不容易理解和記住。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兒童時期,游戲無疑是他們最熱衷的活動。怎樣讓這些一年級的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知識,同時又能在游戲中學會合作,懂得謙讓呢?如果能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禮儀是不是更容易讓他們理解與接受呢?
帶著這些思考,我利用課間的時間問班里的學生:“你們平時都愛玩什么游戲呀?”孩子們議論開了,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我愛玩抓人。”“我愛玩大富翁。”……這些學生無意間的回答點醒了我。是啊,我的女兒也上一年級,還沒有開學的時候,她經常纏著我和她一起玩“大富翁”(一種棋類游戲)。一段時間下來,游戲里的幾十個國家名稱她都了如指掌。我突然萌發了一種想法:如果設計一個“文明禮貌棋”,學生就能夠在下棋的時候掌握文明禮貌,豈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于是,我開始著手制作“文明禮貌棋”,先從互聯網上搜集各種游戲棋,經過修改加工,最后設計出一副“文明禮貌棋”。我把學校、家庭及社會生活中的文明禮貌知識融入到彩色圖案中,在充滿童趣的場景中,讓學生邊玩邊學。這小小的“文明禮貌棋”一拿出來就引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課間活動時,學生經常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開始玩“文明禮貌棋”。他們一會兒哈哈大笑,一會兒皺起小眉頭,班級里經常充滿學生歡樂的笑聲。
當然,如果只停留在玩的層面上,則意義不大。班會課上,我特意拿出“文明禮貌棋”讓孩子們一起了解并熟悉棋里所介紹的文明禮貌知識,讓孩子們在玩中能夠學到知識并養成良好的習慣。當然,僅僅依靠游戲來培養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是遠遠不夠的。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教師也要不斷地訓練引導,持之以恒,學生才能逐步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典型,評選班級“文明禮儀小標兵”,讓禮儀榜樣影響帶動其他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這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組織“跨年級交流”,融入學校大集體
談到同伴關系,我們想的大多是同一班級中的同學關系。但我校的同伴關系是跨年級與跨年齡的。按照“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有助于學生社交技能的發展,而且能為學生提供安全感和歸屬感”的規律,我們班開展了“探索風車的奧秘”的主題活動,并把四年級2班的學生請進教室,開展“大手牽小手”活動,一起研究風車的奧秘。
由于一年級教室離高年級教室較遠,學生一般只跟自己班的同學打交道,沒有機會接觸高年級同學,更談不上溝通與交流。這次主題班會,四年級的學生走進一年級的課堂,學生們異常興奮。四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帶著這些學弟學妹一起查資料,修改風車,那認真勁兒儼然是一個個小老師。我們一年級的小同學也認真地聽著大哥哥、大姐姐的講解,還不時地發出開心的笑聲。一時間,教室里充滿了快樂。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可孩子們還意猶未盡,相約以后繼續開展合作研究,讓跨年級、跨年齡的學生進行直接的溝通與交流,融入學校這個大集體中。
現在,“擁抱時間”成了我班學生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刻。同學相處融洽,即使有了小矛盾也會在擁抱中化解。同學之間也能夠自己處理和化解矛盾,互相幫助的多了,生氣打架的少了,出現了積極的、可喜的變化。每天學生都在充滿愛的集體中享受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同時,我班學生逐步地養成了主動問好、排隊進出、文明課間、慢步輕聲等文明禮貌的好習慣。此外,在學校這一大環境里,孩子們逐漸地消除了陌生感和羞怯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親切感,認識到在“一小”中人與人之間是沒有距離的,哪怕是在不同年級學生之間也能構建有“溫度”的同伴關系。
依據學生這一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成長規律,通過設計獨特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愉快地學到做人的基本道理,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終生受益的良好交往習慣,在同學交往中構建有“溫度”的同伴關系,這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用真情溝通,用真心交流,讓同伴在交往中感受溫暖;為學生創設表達情感的機會,彼此建立信任感,逐步形成團結友愛的集體氛圍,這些措施都有效地改善了同學們之間的關系,讓同學之間充滿了“溫度”。
基于此,根據小學生成長規律,我對學生同伴交往問題進行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也設計和實施了有針對性的學生活動,教會學生如何與人友好相處,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實現班里同學和諧相處,這為學生養成良好的社會技能和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受益終生的優秀品質。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