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進程深刻地改變了中國。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的中國也正在深刻地改變和影響全球化進程本身。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或正在與中國形成密不可分、休戚與共的雙邊關系,中國的繁榮發(fā)展越來越成為惠及全球的“正能量”,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也越來越成為全球性的關切和憂慮。
在舉世矚目的“莊園會晤”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美應共同致力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本刊2013年6月(上)曾推出“中美與新型大國關系”專題策劃進行研討解讀。然而,從更廣闊的視域看,總書記對這一世界級議題的闡釋和論述,絕不僅僅局限于中美雙邊關系的范疇,更蘊含著對全球化進入新階段的精準把握、對世界權力體系面臨新變革的深刻洞見、對中國在區(qū)域和全球事務中扮演新角色的充分準備。
以相互依存、高度融合為特征的全球化時代,早已不再適用“非此即彼”的線性邏輯,在亞太、在全球,更多的國家既離不開美國,也離不開中國,無法承受為了兩國中任何一方而與另一方“翻臉”交惡的代價。崛起于這樣一個時代的中國,其戰(zhàn)略考量就絕不僅限于自身的發(fā)展壯大,也不限于與守成霸權——美國的關系。更為復雜和深刻的議題是,怎樣的區(qū)域和世界權力體系,才能為同時需要中國和美國的大多數(shù)國家提供安全感和確定性。
我們可以更為形象地說,回顧上一階段的全球化進程,中國曾經像一個糾結于如何穿戴得體、儀容整齊地出席一場盛大晚宴的賓客;而今天及未來,中國必須更多地參與到晚宴的策劃、組織、舉辦過程之中。這不僅意味著一種新的全球身份,也意味著全新的責任和挑戰(zhàn):中國將逐漸成為國際秩序、價值觀念、議事規(guī)則等全球性公共物品的主要生產者,而不再只是用戶。同時,“打鐵還需自身硬”,世界權力體系的主角一定是強者。要攢足一個全球性大國的底氣,中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公共治理模式,科技和環(huán)保理念,金融資本運作能力,戰(zhàn)略思維和理論研究,尤其是作為主要領導力量的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等,都亟需隨著國家全球角色的變化而加速轉型提升。
在信息和能源技術、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和市場經濟的多重作用下,全球化進程仍在加速。適應瞬息萬變的外部環(huán)境,把握時代發(fā)展規(guī)律,統(tǒng)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解讀和駕馭世界權力體系的均衡,需要更強的學習能力、戰(zhàn)略意識和政治技能,深入的學術研究和理論探討也就顯得尤為緊要。承蒙趙穗生、梅新育、陶文昭、楊雪冬、朱孝遠等學人賜稿,我們得以推出本期“全球化與世界權力體系”專題策劃。對于這一重大議題,我們衷心期待學界、政界更加廣泛的探討,更加深邃的智慧,更具戰(zhàn)略價值的言說。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