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月,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了《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這是上海在轉型發展關鍵階段制定的一個重要規劃。兩年多時間過去了,規劃綱要提出的35項主要指標和13項重點任務完成進度和成效如何?規劃實施過程中還遇到什么困難、存在什么問題?從今年6月起,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監督調研,對本市“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考”。11月20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發改委關于“十二五”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的報告。
開展本市“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監督是今年市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點工作。常委會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洪浩任組長、各委員會參加的監督工作領導小組。在監督工作啟動會上,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和副市長艾寶俊親自到會,對如何開展好此項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殷一璀強調,開展“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體現,是推動五年規劃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是貫徹實施監督法的具體要求,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意義,扎實有效地推進相關工作。
“十二五”規劃綜合性極強,覆蓋全市所有區域,涉及本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此次監督工作舉常委會之力,全面與重點監督有機結合,在對《綱要》總體實施情況全面調研的基礎上,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分別結合自身工作,確定了為老服務、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公共衛生、舊區改造、農業科技、宗教場所等六個專題深入調研。市人大財經委將這項工作作為市區聯動的重點項目,各區縣人大開展了本區域的中期評估監督調研,形成了一批調研成果。
《綱要》由市人代會批準通過,為了充分保障代表的知情權、發揮代表的作用,本次監督調研專題組織要情通報會,由市政府向代表通報“十二五”規劃中期實施情況,并向全體市人大代表發放調查問卷征求意見,共回收問卷557份。同時,各委員會也充分發揮代表所在領域的專長,吸收代表參與監督調研,有的邀請代表作為調研組成員全程參與監督,有的召開代表專題座談會聽取了上百位代表的意見。
在“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監督中,各委員會主動深入基層聽取意見,并積極探索調研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如,教科文衛委深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網底”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農業農村委走進鄉間田頭;僑民宗委直接走訪和座談聽取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意見;財經委組織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赴中國銀聯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實地視察,召開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和在滬金融市場座談會,還同步委托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的一線分析師開展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第三方評估。
總體來看,《綱要》實施兩年半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經濟形勢,以及自身轉型發展的困難挑戰,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扎實推進規劃的貫徹實施,并不斷根據形勢變化拓展、深化和提升規劃的內涵,經濟增速雖然“換了一檔”,但轉型發展“快了一拍”,民生保障“進了一步”,創新轉型實現良好開局,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市人大代表的問卷調查也顯示,代表對“十二五”規劃實施中期總體評價的滿意率達80%。
從評估結果看,“十二五”規劃提出35項主要指標,包括25項預期性指標和10項約束性指標。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等20項預期性指標和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等8項約束性指標,都符合或者超過中期進度,占全部指標數80%以上,實現了“時間過半,完成進度過半”。
但同時要看到規劃實施也面臨不少瓶頸問題,主要體現在經濟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后勁不足、改善民生工作難度持續加大、人口環境資源瓶頸約束加劇、城市安全和社會管理問題多發、制約轉型的體制機制障礙日益凸顯等方面。為此市人大常委會在調研報告中提出,下一步必須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為“十二五”規劃實施不斷注入新動力;同時要進一步聚焦轉型發展重點,培育經濟發展的載體支撐;著力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夯實轉型發展的社會基礎;高度重視中期評估成果的轉化,切實增強工作實效,努力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