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定律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同樣適用?!翱萍寂d農戰略”作為本市現代農業“十二五”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貫穿于規劃的基本原則、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等各方面。今年6月以來,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積極開展“十二五”規劃“推進科技興農戰略”實施情況中期評估的監督調研工作,并與農業科技發展情況專項監督工作同步開展。
隨著“科技興農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對本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進一步顯現。按照“十二五”規劃要求,本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到2015年達到70%,以2010年為基年,2012年本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4.3%,比2010年提高4.3個百分點,達到了規劃的進度要求。此外,農業科技創新項目按規劃要求正在積極推進;基礎性研究得到強化,現代種業體系扎實構建;農技推廣應用服務得到提升,科技興農示范基地建設順利展開;農業農村信息化取得新進展。
但調研也發現了一些制約和影響“科技興農戰略”實施的問題與不足:在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方面,農業科研體系條塊分割,聯合攻關能力不強,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農業科技產學研“一體化”機制還不夠健全,農業科技創新的評價激勵機制還不夠完善,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還比較缺失。
農業科技的推廣服務還難以滿足都市現代農業的實際需求。對技術推廣服務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研究不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服務體系和方式比較傳統,部分鄉鎮農技推廣機構仍未形成科學管理體制?;鶎愚r技推廣服務機構職能尚未完全理順,人員編制與機構不夠合理,承擔了較多農業行政事務。
基層農技推廣服務人才匱乏、隊伍老化,結構斷層問題比較突出,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鶎愚r技隊伍整體業務能力還不強,大多學歷不高,文化層次偏低,具有農業相關專業技術職稱的不多,專業培訓較少?;鶎愚r技人員待遇低、條件艱苦,人員招聘引進困難,后繼乏人,部分鎮級機構人員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
此外,本市財政對農業科技投入的方向不夠明晰,重點不夠突出,資金投入項目分散,長效投入不足,產出率不高,與政府預期還存在一定落差,大部分財政投入主要用于農業科技人員的工作保障,真正用于鼓勵科技項目創新的不多。
為下一步扎實推進和切實完成上?,F代農業“十二五”規劃“科技興農戰略”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和重點項目,農業與農村委建議:重視農業科技創新機制建設。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逐步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及推廣服務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機制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探索具有上海特色、區域特色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本市都市現代農業發展。
強化農業科技的推廣服務。要加大對農業基礎性、前瞻性、公益性科技項目研究,積極引導農業科技人員深入農村,圍繞建設都市現代農業,開展科研和服務,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田間。對立項的科技興農項目,要認真做好前期調研分析,特別是對成果的轉化和應用要作分析預測,防止研究與推廣應用脫節。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力度,使更多科技成果為都市現代農業服務,全面落實科技興農戰略。
基層農技隊伍是為農服務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理順機構職能,強化編制管理,探索優化技術職稱評聘辦法,提高基層農技人員收入待遇,改善工作條件。要加大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改變農技隊伍后繼乏人、青黃不接現狀。完善激勵機制,增強基層農技人員為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不斷調動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加大財政對農業科技投入。要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保證財政每年對農業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要采取差別化政策,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區縣的扶持力度,促進郊區農業科技均衡發展。要堅持農技推廣服務的公益性原則,不斷加大財政對基層農業科技的支持和經費保障。在確保財政資金投入的同時,積極探索社會資金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引導企業面向市場投融資,促進本市農業科技和都市現代農業發展。
進一步扎實推進科技興農重點項目實施。對進度較慢的項目加快推進步伐,對具有前瞻性的重點項目,如農業物聯網示范工程等,加大推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