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豐年。2013年1月20日,石家莊市內市外一派銀裝素裹。迎著瑞雪,下午,來自各地的200多名網友相聚神農莊園大酒店,舉行第五屆河北博友迎新春聯歡會。會上,我獲了兩項獎:河北博客圈博友推選的“十大愛心博客作家”獎;搜狐地方社區頒發的“網絡優秀專家”獎。
作為網絡寫手,這是我開博4年多來第四次獲獎。第一次獲獎,是2009年1月河北省博友第一屆迎新春聯歡會上,我被評為“最牛文史博客”。另一次是2010年初,搜狐社區石家莊論壇由版友投票評選我為“十佳版友”。
這些獎項,是網友們對我的博客的認可,是對我以博客為陣地、平臺,致力于歷史文化研究和探索網絡文化發展方向的認可。
感悟之一,網絡博客是個平臺,值得用心經營。
2009年1月河北省博友第一屆迎新春聯歡會上,意外獲“最牛博客獎”,感受頗深,我寫了《網絡博客是個平臺——參加河北五大博客圈友新春聯歡會有感》的博文,抒發了自己的感言:“我是個博客新手,開博也就是8個多月,新手上路,邊干邊學,磕磕絆絆走到今天,竟然得到大家的鼓勵,感動之余,就是感慨:博友聯歡會讓我大開眼界,大長見識。體會到,網絡博客是個平臺。”
四年來,這種體會更為深刻。
網絡博客是交流的平臺,在這里,以文會友,結識了許多文友。
網絡博客是學習的平臺,在這里,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鍛煉了能力。
網絡博客也是勵志的平臺。在這里,身有疾患、或遭遇種種不測的網友,用頑強的意志,以網絡博客為陣地,開創了非凡人生之路,和他們相比,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這常常激勵我,和惰性斗爭,永不停下探求的腳步。
感悟之二,網絡博客是陣地,值得認真堅守。
幾年來,我不棄不離堅守網絡博客,是因為互聯網成了歷史文化研究和傳播的有力平臺,是可以充分利用、大有作為的陣地,是讓歷史文化研究走出書齋,走向平民,包括年輕人的有效途徑。
2009年“最牛”桂冠頂在頭上,主要原因,是我的博客內容以歷史文化為主,也算“獨具特色”吧。當然會有幾分高興,不過還沒有到了找不著北的地步,因為我心知肚明,第一屆博友聯歡會的幾位操持者,都是文化“牛人”,自然關注的共同點多一些,不免和我“惺惺相惜”。普通網友怎么看,他們能不能喜歡歷史文化的宣傳,才是真正的檢驗。
到了搜狐社區石家莊論壇由版友投票評選“十佳版友”,我竟然入榜,成為“十佳版友”,應該說,這種檢驗得到了明確的答案。
說實話,這讓我大感意外。“莊版”是一個以年輕人居多的論壇,因為關注點不同,也因為幾本歷史文化專著的選題壓手,再加上時間關系,我和莊版的網友交流不多。2009年年底,他們舉行聯歡會,兩位版主特意邀請我參加。因有外地朋友來石,未能赴約。所以,我覺得,大家投我的票,還是關注石家莊的文化建設,實際上是對石家莊歷史文化研究的認同。這讓我堅定了以網絡博客為研究、宣傳、展示歷史文化陣地的決心,不斷擴展形式,由發文章,到組織專題研討,由網上研討,到網上、網下結合,將歷史文化專著的選題發在網上,廣泛征求意見,以集思廣益。
在宣傳和展示歷史文化方面,網絡博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感悟之三,網絡作為新媒體,有一個凈化網絡環境的問題,對此,每一個網絡產品使用者,要有責任和自覺意識。
這樣的認識,始于搜狐社區石家莊論壇評選“十佳版友”時。在評選過程中,時任石家莊論壇版主劉鐵猛有過點評《終身成就——河北栗永》。他寫道:“或許栗永先生發帖并不很多,但他90余篇作品已經極大地豐富了石家莊論壇的內涵,增加了論壇的深度,讓石家莊論壇增添了傳播的功能,而這正是我所希望的。在莊版十大版友的投票評選中,栗永先生赫然在列,可見先生的貢獻已經得到了大多數版友的認同。”
之所以格外看重劉鐵猛版主的這些話,不是津津樂道于他對我的“贊揚”和網友的認同,而是他的話,讓我深化了對網絡博客功能的認識,受到了啟發:論壇、博客圈的內涵,是可以通過版友、博友的博文來提高的。其傳播功能,也是與論壇、博客圈的內容息息相關的。這就給我們每一個網友提出了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在充分自由的網絡世界,你扮演什么角色?相對應的,也把如何凈化網絡環境,和網絡博客發展方向的問題提了出來。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除了一如既往地以網絡為陣地,多形式進行歷史文化的研究、宣傳展示和開發利用,另外就是開始關注網絡文化的建設,參與了博客圈自律公約、搜狐社區文明自律倡議的制定和踐行。為呼吁、推動文明健康的網絡文化建設,先后撰寫了《受益匪淺的文化專題討論 》、《增強自律意識,開創網絡博客發展新階段》、《從虛擬走入現實從小圈融入大眾》、《河北省博客圈:揚起網絡文化品牌的旗幟》、《我對網絡博客自律的再認識 》、《一次展示博客圈力量和素質的成功實踐》、《博企聯手釋放網絡博客正能量 》等文章,提出了網絡博客自律要做到“八可四不可”,即“可玩可樂不可俗,可辯可論不可罵,可深可淺不可偏,可紅可白不可黃”,得到網友們的贊同。《光明日報 》2011年8月28日在《廣大網友積極響應文明微博倡議》的報道中,引述推薦了“八可四不可”的內容。
三年來,通過參與各種活動,我親身經歷和感受到網絡博客、論壇的日益健康發展。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幾年河北網絡博客的發展,多形式、多層次的社會活動,使網絡博客從虛擬走進現實,從小圈融入大眾,無論是對于社會文化、經濟和社會建設,還是對博客圈自身發展和圈子成員自身素質的提高,都折射出非凡意義。一系列活動的成功開展,不僅是為博客圈的有識之士發揮個人文化智力優勢服務社會提供了一個平臺,更重要的是,為網絡博客釋放力量找到了一個新的出口。多形式的網上、網下活動,有效整合了網絡博客資源和整體力量,通過把分散的意見整合起來,借助集體的力量,可以形成更大的影響力,使博客圈成為匯聚各界博友智慧、形成某種共識、傳達主流聲音,有序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新渠道。使博客圈和博友的責任意識得到強化,網絡博客由自娛自樂、個人才藝展示,向集體參與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獻策出力發展,從將博客作為自留地經營、彰顯自我,逐步發展到關注民生國運,致力于社會凈化和心靈凈化。
實踐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不僅讓我們從互聯網絡收獲了喜悅,更看到了一份責任:維護網絡健康發展,營造安全、文明的網絡環境,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一個網民的責任。同時也增添了一種自覺,就是自覺地關注網絡文化建設。
(供圖:寧雨 責編:郭文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