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兔同籠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80~81頁的內容,解決雞兔同籠的方法很多,教材選“雞兔同籠”這個題材,主要不是為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本身,而是要借助“雞兔同籠”這個載體讓學生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從中體會出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在后面相應的練習中,相關的題目也都附上了表格,能夠讓學生較好地運用這種基本的解題策略。
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各有幾只?教材呈現了三種列表舉例的方法。其中第一張表格是常規的逐一舉例法,根據雞與兔共20只的條件,假設雞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條,從1只雞開始一只一只地試。……經過了13次計算得到正確答案。第二張表格采用跳躍列舉法。先從雞只有1只,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條嘗試,再作一些分析,這么多腿,兔子太多了,第二次就改成5只雞,15只兔來試,后面每次增加5只雞,或者每次增加不同數量的雞的只數,跳躍列舉,以減小舉例的次數。第三張表格是采用取中列舉法。由于雞與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著在舉例中根據實際的數據情況確定舉例的方向,這樣可以大大縮小舉例的范圍。
在實際教學中,以上三種方法,在我們成人看來看似簡單,但由于每道題都要經過多次嘗試列舉,才能找到答案,不少孩子在解決問題時總是錯誤不斷,思考方法也無序,列表怎么也列不清楚。怎樣才能減少列舉的次數,讓孩子有序地思考呢?有一天,我突發靈感,何不把假設法和列表法結合在一起,先假設全部是雞和兔分別求出腿數,誰接近已知腿數,誰的只數就多一些,再列表,豈不更簡潔。經過多次嘗試,如采用我的假設判定法后再列表,一般列舉2~3次就能解決問題,很容易被學生掌握。下面以教材中的例子為例加以說明。
假設判定:
20×2=40(條)(假設全部是雞)
20×4=80(條)(假設全部是兔)
54接近40一些,雞多一些。列表時假設雞取15只,兔5只,共50條腿,還少4條腿,說明兔子少2只,調整雞減2只。
再舉例:雞兔同籠,有17個頭,42條腿,雞兔各有幾只?
假設判定:
17×2=34(條)(假設全部是雞)
17×4=68(條)(假設全部是兔)
42接近34一些,雞多一些。列表時假設雞取10只,兔5只,共48條腿,多了6條腿,說明兔子多3只,調整雞加3只。
自從采用了我的假設判定再列表的方法后,學生很少出差錯。
(作者單位 浙江省義烏市開發區宏迪路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