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倡“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對高中生物中“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就生活化素材的收集、提煉,生活化課堂的實施等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生物;課堂;生活化
所謂課堂生活化,就是以學生生活世界為出發點,關注學生現實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學科知識,挖掘其生活內涵,激發學生求知欲,課堂上以生活實際帶動學科知識,使課堂生動豐滿,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有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也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記憶生物知識
生物學離不開實際生活,這在新教材設置中已經有所體現,所以教師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與經驗為基礎和前提,緊扣教材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挖掘提煉日常生活中具體事例,把教育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也促進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利于書本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這才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生物學的名詞、概念較多,有些知識也比較零碎,是具有理科嚴密邏輯推理性又具有文科需要較多記憶的學科。鑒于生物學科的上述特點,在平時的學習中,對于課本復雜、抽象、枯燥、零碎的知識內容我們常常可以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記憶它。如在學習“微量元素的種類”時,可聯系動畫中的人和事:新鐵臂阿童木猛(“新鐵臂”聯系“鋅、鐵、硼”三種微量元素,“童木猛”聯系“銅、鉬、錳”三種微量元素)。通過以上聯系,便可化枯燥為有趣,化無意義為有意義,從而輕松地把“微量元素的種類”記住。又如在學習“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兩者之間的關系”時,可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①當你的手被針扎了,你不僅會感到胳膊疼,還能準確地找到針扎的部位;②某患者注射胰島素后,體內血糖濃度下降,但沒有一個準確的反應部位。通過以上聯系,輕易地突破“神經調節反應迅速、準確,而體液調節反應緩慢、作用范圍廣泛”這一難點。
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綜合分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近年來,高考生物試題以現實問題立意,不少題目的情境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以考查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鑒于此,要學好生物學,就應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多聯系生活實際,培養自己的綜合分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很有親切感,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試一試自己的動手能力,或者回家和家長進行探討分析家庭制作甜酒的步驟,先將葡萄放進水池浸泡兩個小時,瀝干水分即可(不要洗得太干凈),再把葡萄用手擠碎或搗碎,裝入廣口瓶中,室溫(低于35℃)下發酵,并根據氣泡情況中途打開瓶蓋1~2次。(1)葡萄為什么不要洗得太干凈?(從酶的專一性考慮)(2)而后為什么要在低于35℃條件下保溫?(從酶的活性考慮)(3)中途打開瓶蓋的目的是什么?(從有氧呼吸、無氧呼吸所需條件考慮)(4)釀制甜酒時,為什么總是先來“水”,后來“酒”?(從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產物考慮)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連貫性,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又如在學習“細胞癌變”一節時,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有的人會患癌癥?醫生怎樣斷定患者患上癌癥的?是不是有變形細胞就是癌細胞?癌細胞具有哪些特征?為什么醫院放射科的醫生常要在衣服外穿上皮制的圍裙?它的目的是什么?激發了學生對細胞癌變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既解決了實際問題,落實了知識點,又實現了知識向能力的遷移。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是學習科學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習生物學,更應該注重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新課程中著重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體現,在平時學習中,聯系生活實際,提出相關的生物學研究課題,以求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更接近真正的科學探究。如在學習“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一節時,通過多媒體展現教學圖片創設教學環境,用“朵朵葵花向太陽,植物向著窗外長”引入,引導學生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通過對達爾文胚芽鞘向光性實驗,詹森、拜爾、溫特的實驗分析,讓學生嘗試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分析討論,得出結論。通過合作探究,理解了生長素的發現過程,明確了生長素產生的部位、運輸的方向、作用的部位。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加深了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學生能更好地解釋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單側光照使生長素分布不均,也使學生從中體會科學家是如何困惑于問題、如何假設問題的答案、如何考慮通過什么途徑去解決問題的,逐漸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態度和思維方式,使學生學到探究的方法與技能。
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用學生身邊的事情進行教學,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思維,也保證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一旦我們教師能將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與書本知識兩相融通,學生就會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就會意識到自己學習的重大責任及價值,從而從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真正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夏獻平.課改理念與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學生物教學,2006(3).
[2]朱慕菊.走進新課標: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9.
[3]童慶年.新課改理念及對生物學教師的要求.中學生物教學,2006(11).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第三十三中學生物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