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往往是個枯燥乏味的學科,加之數學學科比較抽象,使許多學生學而生畏,從而導致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失去了學習數學的動力,影響學習效率。那么怎樣創造一種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呢?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方法培養、激發、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關鍵詞:學習興趣;數學;情境
對小學生來說,興趣是一種激勵學習的巨大潛在力量。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知識發生興趣時,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潛能,積極主動、愉快的學習而不會感到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對此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巧妙創設各種課堂教學情境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欲、思維能力,有利于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材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題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其中一些內容圖文并茂,學生比較喜歡,對于這些內容,我把學生從課堂引入現實生活當中,變成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使學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游戲,是學生非常喜歡參加的一種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或比賽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
例如,學習“游戲的公平與不公平”這節課時,我先請兩個同學甲、乙上臺做一個拋擲兩枚硬幣的游戲,游戲規則是:拋出兩個正面——甲得1分,拋出其他結果——乙得1分,先由甲拋擲10次,乙記錄得分,再由乙拋擲10次,甲記錄得分,最后統計得分,得分高的人獲勝。學生們激動、踴躍地分組做游戲。我請兩組同學上來做游戲,然后請其他同學判斷這個游戲是否公平,同學們通過黑板上的數據直觀感受到這個游戲不公平,于是請同學們思考這個游戲不公平的原因何在,同學們經過分析,得出獲勝機會各為25%與75%。采用這種方式來學習知識,學生很感興趣,不僅任務完成得特別好,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3.創設懸念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懸念是牽制學生思維的線,設置懸念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比例”時,上課前,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當地人陪同他去參觀胡夫金字塔,泰勒斯問旁邊的人:“誰知道這金字塔有多高?”當地人說:“沒有人知道,因為古代草片文書上沒有記載,而我們今天也不能判定這金字塔究竟有多高?!碧├账拐f:“這是馬上可以測出來的,我可根據我的身高測得金字塔的高度?!闭f完,泰勒斯取出一條結繩,在助手的幫助下,測得塔高是136.5米。故事講完了,在學生們還沉浸在故事之中時,教師問:“誰能說出泰勒斯是如何測出塔高的?”大家面面相覷,回答不出,于是教師說:“下面學習的知識就能幫助你回答!”這一懸念的設置,使學生產生了好奇心和濃厚的探究興趣,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創設懸念情境能激發求知的火花,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除上述之外,教師還可以創設故事情境和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
二、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1.在教學中實行“學生教學生,老師當導演”的教學方式
這種方式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從當“老師”的過程中發現不足,從而他們佩服老師,服從老師的正確管理,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能學到一般教學方式學不到的知識,能盡量發揮自己的一切潛能,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了鍛煉,成為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材。
2.教師應組織各種有益的課外活動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
在課外活動中,師生、生生之間通過信息互遞,思維得到激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興趣及創造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讓“互動”能動起來,教師事先要準備好教具以及相關的各種數據和問題。在快樂的課外活動中學生獲取新知識、新技能,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不斷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而達到共創、共進。
3.要積極地利用評語來激勵學生
評語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評語是一種作業的批閱方式,便于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能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只要自己在某個方面付出了努力,就會獲得公正客觀的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學習的母親”。同時,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在選擇的時候要考慮運用策略的必要性,不能為了激發而激發,激發興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更重要的是要選擇合適的激發方法,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山東省蒙陰縣劉洪中學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