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事政治課教育,是初中思想政治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實踐證明,對時事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應當予以充分肯定。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行,時事政治教育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教師所認可。但還有一些學校,尤其是農村初中學校對時事政治課未加重視,這是需要改善的。總的來說,初中時事政治教育要做到“三要”。
一、時事政治教育要嘗試專題性
初中時事政治課教育,通常都是與本學年度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同步進行的,而在這一學年中,國內外時政發展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情形,應精心擬出若干個有針對性的教育專題。切忌流水賬式地灌輸。把所擬專題告訴學生,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多形式切入,多角度剖析,全方位思考,再通過學生收集專題信息內外互動,師生聯動,共同交流,達成共識,從而起到了使學生增長見識、凈化思想的良好效果和基本作用。
二、時事政治教育要注重思想性
2001年10月教育部下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修訂)》中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聯系實際……作為初中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之一的時事政治課教學,同樣需要與時俱進,進一步轉變職能,實現知識性與思想性的有機結合。要做好這種結合,就應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緊密聯系實際上下工夫。按照這一思路,在讓學生了解重大時事的主要知識點的同時,有效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從而增強學生的進取心、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時事政治教育要保持經常性
初中時事政治教育應當保持經常性,主要是因為:第一,了解并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需要經常教育。因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也會與時俱進,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不斷充實、修訂和完善。第二,日新月異的時政事態變化,呼喚時政教育保持經常性。第三,保證時事政治教育的經常性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校生活。
時事政治教育要保持經常性,目的還在于要讓時事政治教育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尤其是部分農村初中目前還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羈絆。拿時事政治教育來說,有的學校根本不重視時政教育課,只是待到初三畢業準備參加中考時,才不得已安排一些時間讓學生背記一些枯燥的時政知識。這種做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會對學生產生誤導,好像只有考試中用得上的時事政治才是重要的,這與我們當今所倡導的大教育觀、大人才觀的素質教育是相悖的。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利發勝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