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作為國際交際語言之一,在國際上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所以,英語學習在現在的教學中也要重視起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自己所能去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在潛意識中能夠注重英語的學習,而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趣味性和活動性去培養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英語;興趣;趣味性;課外活動
從事英語教學已將近三年了,在這段時間內我看到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態,我就在想:“我們為什么要學習英語呢?它不是我們的母語,或許對于將來要出國的人說,英語是很重要的,但對于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是要留在中國的,那么,為什么不去好好的研究中文呢?”這個問題想了很久,直到看到一個調查,才使我恍然大悟,學習英語是必要的,也是大勢所趨,即使中文在世界已有了一定的地位。英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國際的郵件有70%是用英文書寫;國際廣播節目中,有60%是使用英語播報;國際上的科技資料絕大部分是用英語發表,所以,英語是國際的主要交流工具。在經濟全球化、知識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只有及時了解國際形勢,吸收國外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才能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更有力的服務,才能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英語學習不容忽視,而要學好英語就要從小開始。然而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學校中的英語教學,所以,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這一點,不斷地強化學生的需求意識,從而誘發動機,在動機的激勵與驅動下,迸發出巨大動力,這樣學生學習英語就能更自覺、更主動、更持久。
雖說學生懂得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學好英語呢?從接觸英語以來我一直認為,學好英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句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學生要想學好英語,興趣是不可丟棄的。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愛學、cef503a1d139e00ce31e942a4bcbeab5d34e0330f5abd20d1e8c3e75b7ecfda8樂學,可以說是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而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師要緊密結合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盡可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讓我們的英語課堂活起來,不要讓我們的英語課堂陷入靜寂的死穴。
起初,當我拿到小學英語教材的時候,大略地翻了一下,我在想小學英語每個單元有8個部分組成,而有些部分的內容很少,但也需要我們用一節課的時間去完成,當時我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因為這么少的內容我半節課就可以講完了。但通過將近三年的英語教學才使我懂得,英語教學并不是簡單地教完單詞或句子就可以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還要讓他們能夠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這將近三年的教學中,我悟出很多種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方法,其中比較成功的兩種方法就是:
首先,進行趣味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我們在教學中無論要做什么都需要講求一定的藝術性。寓教于樂,使教學富有趣味性,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形式。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模仿力強、記憶力好、敢于回答、樂于參與的特點,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開展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增強教學趣味性。
其次,多開展課外活動,增強學習意志。具有堅強意志的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以后,才能自覺調節和引導自己的學習行動,以堅強的毅力,頑強地克服困難,戰勝困難。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東西方文化是有差異的,而語言更是不用說。況且每個學生的個體情況是不同的,所以,學生學習英語可能不是同步的。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清楚,開展課外活動可以擴大學生應用英語的范圍,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并以此來培養和增強學生意志。雖然懂得了活動的重要性,但是同時又有些教師也進入了另一個誤區,他們只追求活動,為了活動而活動,至于學生在這個活動中到底學到了多少東西,他們卻不是那么清楚,所以,在安排活動的時候我們要考慮清楚“我們是為了什么而活動的”,不要讓我們的活動蒙上一層盲目的面紗。我們除了通過講英語故事、猜謎語、舉辦英語角、學唱英語歌曲等一些靈活多樣的具體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使學生自覺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我們在運用活動的時候要找準它的對象,什么樣的內容適合什么樣的活動,這是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必須清楚的。
其實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個會心的眼神,或許就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我們要懂得運用,懂得了運用才能夠去藝術的教學。
總的來說,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是自然生成的,英語的學習興趣也不會自然形成,所以,我們要通過課堂、活動甚至更多的方式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注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地去教育和培養學生,讓我們的英語學習對學生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學習旅途中一次快樂的游玩。
參考文獻:
李澤厚.論語今讀[M].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 江蘇省睢寧縣馬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