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作文評改的消極影響是當前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通過“范評—互評—自評—面評”式作文評改模式,能改變學生消極應付作文的狀況,減輕教師作文批改的負擔,縮短作文批改的周期,增加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合作探究;范評;互評;自評;面評
我國的寫作教學一向重視修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養成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的習慣,并側重提倡學生之間互相評改。第四學段中有:“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由此可見,改變傳統的作文評改模式,探究適合校情和學情的作文評改模式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實踐新課標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我校學生作文現狀分析
我校處于龍崗區邊陲地段,屬于特區里經濟水平和教育水平都比較薄弱的初級中學。大部分學生的閱讀面小,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寫作意識淡薄,寫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語言干癟,有不少學生畏懼、厭惡寫作文,胡編亂造甚至抄襲他人作品。導致這種現狀有如下幾個原因:
1.坪地屬經濟特區較落后的村鎮,本地區的多數家庭以經營小生意為主,不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在這一特殊的地域特色影響下,本鎮學生從小學開始就不太注重課外積累。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學生缺乏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深刻的感悟能力,作文常常是完成任務了事。
2.傳統作文評改模式的消極影響制約著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作文評改已形成一定的公式:“全批全改—教師講評—概述基本情況—擺優點—講缺點—念一至兩篇習作”,范讀優秀習作只使少數優秀者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大多數中下等級作文水平的學生在評價中品嘗失敗形成的情感障礙于是形成了惡性循環:怕習作—受打擊—更怕習作—越寫越不會寫。
3.傳統的全批全改的作文評改方式“重投入,輕啟發;重結果,輕過程;重形式,輕內容;重指導,輕修改”,作文教學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迫使教師們把大量時間花在抓錯別字、病句、寫眉批和總評上,作文的教與學脫節相當嚴重。
作文是衡量語文素養的重要標尺,因地制宜,探究適合本校校情的作文評改模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及動力,以適應新課標下村鎮初級中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范評—互評—自評—面評”式作文評改模式的研究意義
1.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理念,釋放教師壓力和束縛,加強和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使教師有更充裕的時間探索教學方法,鉆研教材大綱。
2.減輕教師作文批改的工作負擔,縮短作文批改的周期,增加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3.將新課標的新理念“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本校學生作文實際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語文素養。
三、“范評—互評—自評—面評”式作文評改模式的組織與實施
1.范評——教師示范方法,呈現過程
新課程下的語文作文教學,要求對學生作文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作文學習和教師的作文教學,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在范評這一過程中,教師把評改的要求和方法示范給學生。
2.互評——學生分組評改,分享心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初中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通字順。學生從作文到評改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這與“學生寫,老師批”的傳統方法相比,在同樣的時間內,加大了訓練密度,增多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
3.自評——學生自我評改,提升水平
學生在課堂上范評和互評的基礎上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評改。具體步驟是按照評分標準給出分數,并且按優缺點寫出評語及努力方向,最后修改并糾正。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能夠通過自身努力,發現自身優缺點并取得進步后,一定能夠增強寫作信心和興趣。
4.面評——教師當面點評,因材施教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所學的知識貯存在頭腦中,要有特別的提示才能提取出來加以應用。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了總體分析、評價或書面評語,如果沒有當面提示,學生在下次作文仍會下意識地舊錯重犯,達不到教學效果。
當教師對學生的作文給予當面評改時,針對的是個人的、獨有的問題,會引起學生高度注意,在接受知識和信息時變得更積極和主動。每個學生都希望被別人重視,學生在寫作上也是如此。如果教師不關注學生的個體寫作過程,勢必會有大部分學生對寫作文興味索然,所以,教師應該把對學生的當面講評當作是一次與學生的平等的對話,先講作文中的可取之處,給學生以成就感,再指出文章的不足之處。和風細雨滋潤心田,每一次的當面評講都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
四、幾個要注意的問題及相關措施
1.范評過程中,教師選出范文后,與班上作文水平高、較高、中、差四類學生交流,達成共識,確立評改范文。
2.范評前,要充分考慮接受能力及對作文的興趣、愛好存在個體差異,對學生說明范評的意義,鼓勵學生盡可能投入課堂,并且在范評過程中多關注作文水平較差的學生,多進行一些平等對話和交流。
3.面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分寸感,營造談話交流的氣氛,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壓力,讓學生有話可說,把作文評改當作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種需要。
總之,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放開思路,大膽探索實踐,找到更有效的教學模式,使作文教學變得充滿活力和樂趣,使新課程改革收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鄧端,黃虹.對農村中學寫作教學的思考.語文教學之友,2001(07).
[3]陳相元.四步作文法實驗總結.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02).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坪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