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的教學一直強調向課堂要效果,那么怎樣在有限的40分鐘內提高課堂的效率呢?這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嘗試與研究這一課題力求找到突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瓶頸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課堂“生成”;學生“錯誤”;課堂“冷場”
怎樣的數學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如何提高數學課堂中40分鐘的有效性?這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也是一直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點。在這方面經過幾年的研究和嘗試,我獲得以下幾方面的體會,在此寫出來和大家商榷。
一、巧用課堂“生成”
凡是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優質公開課,一定是教師在面對課堂生成時,能及時抓住并利用好這一資源,恰當地變更教學方案、思路、方法,讓智慧充滿課堂,讓課堂妙趣橫生。課堂教學是開放的,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有思想的生命。課堂教學內容能否順利完成,要靠師生的共同配合。所以教師課前的教學環節設計固然重要,但更要關注課堂生成,靈活駕馭課堂。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用方程解應用題”時提出:“如果現在是6時整,你有辦法知道至少經過多長時間,時針與分針會重疊嗎?”不到3分鐘,一男生站起來,眉飛色舞地說:“大約32分鐘,我是撥手表的時針和分針知道的。”教師帶頭鼓掌:“這是一種非常巧妙的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不一會兒,又有幾只小手舉了起來,有轉化成追擊問題解答的,有用方程解的,答案均是32分鐘。而后,教師引導學生談談對這些解法的意見,大多數學生認為撥表的方法好,老師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有時不需要精打細算,而采用估算的辦法快速作出決斷,應用這種方法的同學具備政治家的睿智,將來要是當上省長、市長或縣長一定會非常出色。”接著,教師又讓用其他方法解答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這些學生發言的聲音很小,顯得有些底氣不足。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對撥表和列式解答兩大類方法進行比較,得出它們一個是粗略的,一個是精確的,又指出:“估算雖好,但也要運用得當,像宇宙飛船與空間站的對接,必須精確到萬分之一秒才能實現,列式解答的同學思維縝密,這種品質是進行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將來要是從事科學研究的話,一定會大有作為。”剛才略顯信心不足的學生頓時挺直了腰桿,臉上露出了笑容。
上面的教學之所以能情酣意濃,關鍵在于教師能認真傾聽,及時抓住課堂“生成”,以心靈舞動心靈,使課堂真正成為教學的共同體,讓學生在這樣的共同體中共享共進。
二、妙用學生“錯誤”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其實,課堂上的錯誤是極有價值的。它見證著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全部過程。如果我們能用好這些資源,課堂教學就將變得更加有血有肉、絢麗多姿。
如,我在教完《商不變的規律》后,出示:“30÷8=60÷( )=( )÷4。”一個學生說:“兩個括號里都應該填18,理由是三個算式的結果都是商3余6。”我讓其他學生談談看法,都認為有道理,但還有另一種答案,即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兩個括號里還可以分別填上16和15。教師質疑:“兩種答案都有道理,這是不是一題多解呢?”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發現第一種解法看似有理,其實問題就出在余數6上,它們是不同的被除數、除數運算得到的,不一樣。
課堂上出現錯誤時,我們不要敷衍塞責,而應積極面對,用心挖掘價值。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敞開內心,才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課堂也就因這錯誤而更加美麗。
三、善待課堂“冷場”
鮮活的課堂有時也不可避免地讓我們遭遇一次又一次意外的冷場,我們應擔當好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這一角色,發揮自己的靈性與魅力,讓冷場重燃激情,讓空白滋生飛揚。
如,在《長方體的認識》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觸摸帶來的長方體實物,交流自己的發現,班上大多數學生認為長方體有六個面。這時,有一名學生站了起來:“不對,有八個面。”教師:“請你說說理由。”這名學生說:“比如裝酒瓶的盒子外邊有六個面,里邊還有兩個面,合起來就是八個面。”教師拆開裝酒瓶的盒子,確實還有兩舌頭。教師備課時沒有預想到這個問題,這時教室里出奇的安靜。過了大約一分鐘,教師計上心來:“是不是真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呢?這位同學說得對嗎?如果不對,你如何說服他?”頓時,一只只小手紛紛舉了起來,生1:“不對,這兩個小面與頂面重疊,打開時才露出,不能算是它的面。”生2:“其實打開才能見到這兩個小的面,還有接頭部分,并不是圍成這個盒子的表面。”學生的回答異彩紛呈。
面對冷場,只要我們潛心駕馭,機智應對,因勢利導,就能使教學朝著積極有效的方向推進,使冷場催生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課堂教學實施中的有效性,即教學的有效性實踐與完善。總體來說,雖然有效的課前預設為課堂的教學成功定好了基調,但是否能實現有效性教學,還取決于具體的組織、調控、引導。
參考文獻:
[1]劉文.培養學生主體地位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
[2]葉惠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服務意識和行為的研究》課題研究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岔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