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已成為教學的主要目標。
關鍵詞:計算機;學習習慣;鼓勵;培養
計算機是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工具,各行各業都要用到,因此計算機知識是現在小學生所要學習的必不可少的知識。但是,對于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農村的信息化普及率不高,農村家庭的父母大都在外打工,對于孩子疏于管理和教育,而且他們的接受能力也比城市的孩子慢一些。在小學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就變得非常重要。那么,在小學生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呢?作為長期工作在農村一線的教師,這幾年我總結了以下一些經驗,供大家賞鑒。
一、改變傳統的語文、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輔助作用
在農村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改變的是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由原來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更多地去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創新過程。例如在上四年級下冊“因特網的應用”一課時,我通過播放動畫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供給學生學習資料和知識匯總資源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到網絡上去尋找資料,這樣做的目的是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然后再適時地給出指導,學生這個時候的“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步驟、有目的地學習,而不是在網上東游西蕩。
二、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來源
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否自主學習的動力來源,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興趣,學生才會自主地去學習。因此,我平時在上課時,從備教材、備學生入手,從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恰當地引導學生,使他們從對上網的興趣發展成對計算機知識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地去學習。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計算機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新鮮事物,由于農村擁有計算機的家庭比較少,他們只是從電視當中看到過,所以特別新奇和興奮,學習積極性很高,我們要利用好這一點,培養他們自己主動地去學習。例如我在上三年級《五顏六色巧打扮》一課時,課件出示以下情境:小麗高高興興地去上學。走著走著,突然間,她看見一只漂亮的小鳥從身邊飛過,小麗追了上去,她仿佛走進了一個奇怪的地方,這里的花、草、樹和水都是無色的。小麗想:“這是怎么回事呢?”正想著,這時太陽公公說話了,因為人們破壞了環境,所以才變成這樣的,“那怎么辦呢?”小麗想。太陽公公說:“只要我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給花、草、樹木和水涂上漂亮的顏色,就能找回以前的顏色了,你能幫助我們嗎?”看到這里,小朋友們都想試一試。我及時提出問題:“同學們愿意幫他們找回顏色嗎?”同學們齊聲回答:“愿意!”通過以上的情境創設,把同學們一下子就引到了課堂的學習當中。在課堂中,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各種工具的使用、顏色的填充,我在旁邊則加以適當地引導。
2.快樂課堂,自主學習。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農村小學生對計算機課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歡玩游戲引起的。因此,在上某些課程時,我們可以把新課的學習融于游戲之中。例如我在上《鍵盤操作》一課時,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教給學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游戲,再讓他們比賽,看誰的成績好。學生在“打地鼠”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
興趣是最好的引導者。我們只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自主探究和求知的欲望。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利用課件、動畫和音樂的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情境,能夠很好地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去學習計算機的習慣。
三、利用目標驅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現行的小學計算機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一定的評價標準,而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也沒有設定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的具體目標,這樣大大限制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自主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目標驅動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例如,我在講解四年級上冊《圖形工具百寶箱》一課時,要求學生利用自選圖形里的各種圖形繪一幅畫,我通過展示作品明確目標,不提出要求,完全由學生自主發揮,為學生留下施展才能的廣闊空間。到上交作品時,我發現每個學生所畫的畫都不相同,有的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組成了房子和樹,有的用圓、三角形組成了太陽……通過這些作品可以看出小學生有著不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樣充分調動了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使他們在目標驅動下學習到了大量的知識。
印度有句諺語:“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因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學習“自主化”,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發展智力,提高學習效率,有著巨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 山東省平邑縣保太鎮三陽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