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在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教學改革的浪潮,對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正式宣告由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通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反思、積累經驗,得出結論:設立英語課堂學生自主管理小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和自主能力的有效方法。將從自主管理的內涵、小組自主管理的意義及其實踐運用等方面分析實際操作與運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具體事項。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自主管理小組
一、對自主管理的基本內涵的闡述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實行自主管理是時代的要求。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馬斯洛提出人類五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自主管理符合這種心理學原理。自主管理小組的學習模式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活動,并且是在沒有教師直接、即時管理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小組成員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
二、對小組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
1.社會的飛躍發展對于生存于其中的個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農村英語教師普遍存在學歷不高,自身素質有待提高的問題,在教學理念、專業知識與技能方面均存在缺陷。同時農村“留守兒童”較多,他們由于平時缺少與外界交流的機會,性格較孤僻,知識接受能力不強。學校是塑造人才的搖籃,因此,為了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為了社會的進步,我們應當實現學生自主管理,充分發掘學生潛力。
2.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傳統的“填鴨式”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束縛著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全面提高。隨著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學生自主管理小組學習方式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參與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3.學生自主管理學習模式
學生自主管理學習模式是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與探究的教學方式,主要方法是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采取多種方法來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生積極地自主學習和交流是每節英語課的關鍵。課堂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
三、自主管理小組的實際操作與運用
首先,將班里的學生按一定的規律劃分編制成各小組,小組的編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如,根據某一問題分成的小組;自由組合式小組;具備相同興趣的學生自由組合的小組等。分組時需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從而使每組兼容學習能力差及好的學生,各組間學習水平達到均衡,為全班各小組間展開競爭創造了公平的條件。再者,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讓各組開展不同內容的語言交流訓練活動。由各組完成各自的任務交流,然后歸納總結出一個完整的答案。
1.課前預習
課前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一般圍繞預習課文來進行,包括查閱字典、思考問題、提出質疑。比如,在某一單元出現了大量有關人體生理結構的生詞,如果僅僅通過老師課堂教學,學習進程勢必很慢。對于某些自制力差的學生,完成老師交代的課前預習任務是存在一定難度的。但是將其置于小組共同學習的環境中,與小組成員互幫互學,一起聽磁帶預習單詞,互相制約,互競互賽,有利于激發其學習英語的動力。這種自主管理小組活動成功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氣氛,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課后復習與作業的完成
語言的學習無非就是不斷地重復和練習,因此僅僅依賴課堂上的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很好的指導小組課后的合作學習活動,例如,布置小組成員間的詞語聽寫,課文朗讀與背誦,進行會話練習和檢查書面作業等,由組長監督實施,要求組長及時匯報課后學習情況。為了進一步加強鞏固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以及更好地督促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學習任務,還可采取小組成員內和各小組間相互批改作業的形式,營造“組內互動,組間競爭”的生生互動的競爭與合作的學習氛圍。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自籌課題“農村初中生‘微型課題’研究中指導策略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號為:E-b/2011/013。
(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鎮港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