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集體備課中,關于“你知道嗎”的內容沒有引起備課老師的注意,會后通過對學校的15位老師做了調查,了解了“你知道嗎”的教學現狀,即:反正不考試,就當做課外知識介紹給學生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這個上面。為此,把“你知道嗎”用于課堂導入,激情激趣;用于新課講授,加深新知理解;用于了解數學史料、品味數學文化;用于數學調查,展示數學之美等教學策略,讓它成為學生樂于了解、爭著研究的一個閃光點,它需要廣大教師善于挖掘、用心研究,從而使數學教學才更加有意義。
關鍵詞:教學現狀;教學策略;你知道嗎
在前幾天的集體備課中,六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有兩處出現了“你知道嗎”這個內容,集體備課的主講老師都沒有提及。因為第二處“你知道嗎”是關于“成數”的問題,我提出這個應該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才引起老師們的重視。會后我思考,到底我們老師對“你知道嗎”這部分的教學是怎樣處理的,為此我專門對我校的15位老師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你知道嗎”的教學現狀
調查內容如下:
1.備課時,你對“你知道嗎”是怎么處理的?( )
A.認真研讀,用在課堂教學
B.粗略一看,如果有用就用,沒用就算
C.偶爾看下
D.幾乎不關注
2.課堂上,你對“你知道嗎”是怎么處理的?( )
A.精講精練,靈活運用
B.有用的講講
C.課堂有時間就講,沒時間就讓學生自己看
D.留給學生自己學習
3.課后,你對“你知道嗎”是怎么處理的?( )
A.可以根據情況,EDVES9ybNY2l7G9aaY2aDSry4e4BwWL+IwWFctvyMBU=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B.課上講講就可以了,課后沒有必要花費太長時間
4.“你知道嗎”在教材中有什么作用?( )
A.對課程的補充,可以有效運用
B.一些知識的介紹,可以給學生了解
C.考試也不考,讓學生看看就可以了
調查分析:選A的老師共有2人,選D的老師也很少,只有1人,大部分老師的想法是,反正不考試,就當做課外知識介紹給學生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這個上面。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如能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可以使“你知道嗎”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對“你知道嗎”的教學策略建議
1.可用于課堂導入,激情激趣
學生最喜歡貼近生活的情境教學,這樣也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的情境設置可以為學生提供數學活動的機會,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容易的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我們可把一些“你知道嗎”轉化成一道情境問題,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如,三年級下冊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新知時,就可先創設一個欣賞情境,讓學生欣賞“你知道嗎”,讓學生感受一下這些圖形的美麗和奇妙,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發現這些圖形的共同特征嗎?”這樣便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的教學。
2.可用于新課講授,加深新知理解
很多“你知道嗎”的內容具有實際使用價值,并且與新授知識聯系緊密,我就把它有機地融合在新課教學中。
如,五年級下冊“你知道嗎”(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教材運用舉例和集合圖的方法讓學生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但在實際解題中,這種方法比較繁瑣,而且容易出錯。在練習時,我向學生介紹了“你知道嗎”,使學生了解可以用短除法來求解,既簡單,又不容易出錯。
3.可用于鞏固練習,利于拓展提升
有些“你知道嗎”的內容就與新知關系密切,所以常常把它轉變為練習題,以對學生進行訓練,延伸課堂內容。
四年級學生在學習了角的分類后,我就把書上的“你知道嗎?”設計成了選擇題: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結隊飛行時,通常是排成“人”字形,角度一般保持在110°左右。這個110°的角是( )。①銳角②直角③鈍角④平角⑤周角。這樣既教學了“你知道嗎”,又有效地鞏固了角的有關知識。
4.可用于了解數學史料,品味數學文化
教材中“你知道嗎”的很多內容是相關數學史或小知識的簡介,這些都是組織學生進行了解數學史料的好素材。如,三年級“你知道嗎”中介紹的“古人的計時方法”、利用圖文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了古代原始人用“日”“夜”計時,后來利用測太陽的影子來確定時間,到后來用滴水和漏沙的方法來計算時間,再到現在的用鐘表來計算時間。在教學六年級解決問題后面安排的“你知道嗎”時,給學生介紹“雞兔同籠”問題同時,還給學生介紹這個問題的出處《孫子算經》以及我國古代的古算書——“算書十經”,讓學生了解祖國悠久的數學歷史,品味我們古代燦爛的數學文化。
5.可用于數學調查,展示數學之美
我們還可將“你知道嗎”作為一個問題或是一個知識,讓學生以實踐作業的形式進行研究、交流、匯報。如在“比”教學后安排“黃金比”的調查,學生們挖掘到了“人體中的黃金比”“建筑中的黃金比”“繪畫中的黃金比”“植物中的黃金比”等等。在分享這些的同時,大家知道了0.618這個黃金數,知道了“最完美的人體:肚臍到腳底的距離÷頭頂到腳底的距離=0.618”等等,更由此知道了黃金分割所代表的完美和諧、賞心悅目。
總而言之,我們不能僅僅把“你知道嗎”當做課外知識介紹給學生就可以了,甚至不聞不問根本不教,放任學生自己學習。而應該努力認識它的功能,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你知道嗎”,讓它成為學生樂于了解、爭著研究的一個閃光點,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挖掘、用心研究,這樣的數學教學才更加有意義!
參考文獻:
[1]陸麗萍.“你知道嗎”小學數學史料教學的現狀分析與策略建議.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1(01).
[2]王九紅.小學數學教材數學文化內容的編寫:基于四種版本教材“你知道嗎”欄目的統計與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育英第二外國語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