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實可行的辦法,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以疏導,能有效防治學生心理疾病的產生,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作文教學;全面和諧的發展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視。因為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預防和矯治學生的心理疾病,疏導學生的心理障礙,并起著開發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潛能,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發展的作用。而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就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
作為語文教師,較之其他科目更易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去,特別是在作文教學中,更應該注意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去。在語文的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教師在閱讀評改作文中,不應該只注重學生的文句、條理、結構等方面,更應該注重學生作文中反映出來的思想、感受。若思想積極健康向上,那么,教師在作文的批語上可作一定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心和愛護,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是教學中“激勵機制”的具體運用。
曾經有位學生在一次作文中寫道,她和她姐姐都在念書,而家里經濟十分困難,父母對她們姐妹倆寄予了厚望,但她覺得現在的成績不夠理想,沒有姐姐的好,而父母太辛苦了,假如她不讀書的話,可以給家里減輕負擔,讓姐姐能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其實,這個學生在學習上很勤奮、很踏實,只是由于體諒父母的辛勞而不想念下去。恰巧,這位學生的姐姐也是我教過的學生,于是,我在她的作文末尾這樣寫道:“老師知道你其實非常努力,其實,你的姐姐在剛進初一的時候還沒有你現在這樣優秀,你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你的父母對你們寄予了那么高的期望,你怎么能辜負他們呢?而且,對你父母最好的回報就是你優異的成績,你認為呢?”當這次作文發下去后,我發現,這位學生仔細地讀了我給她的批語,然后在后來的學習中,一直保持著班上的前幾名。
反之,若學生在作文中反映的思想是消極的,甚至是不健康的,那么教師就要高度重視,除了在作文后面作一定的書面交流外,還可以在課下與學生好好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掃除心理障礙,并關注學生的言行舉止,及時地進行矯治、疏導。在一次作文中,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有一次,我鄰居家的女生穿著一條漂亮的裙子神氣地從我面前走過,我當時覺得心里非常不舒服,于是,我趁她不注意的時候,用小刀割破了她的裙子,那時,我覺得心里舒服極了。”從這位學生的作文中,可見這個學生存在病態的嫉妒,并伴有輕微的攻擊性人格障礙。我分析了這個學生的情況,認為要對這個學生進行輸導、矯治,必須要找到她產生這種心理的“因”,她會采取這種過激手段一定是受到了刺激,可能與她的家庭教育有關。于是,我在課下找到該生,與她進行了一次長談。
該生是由于心理長期受壓抑,再加上自卑心理,于是采取過激的行為來發泄心里的積怨。在了解該生的心理背景后,我再提到她的作文所敘的事情,與她一起分析,讓她意識到自身行為的偏激,然后指導她“移情”,讓她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我還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上有意識地多給她機會,讓她展現自己,逐步讓她在同學中獲得肯定。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該生的性格開朗多了,和同學的相處也融洽多了,在學習上也更有積極性了。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切實可行的途徑。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以疏導,從而有效防治學生心理疾病的產生,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作者單位 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松新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