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闡述了分層教學的內涵、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原則,提出了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方法——教學目標分層法、教學內容和模式分層法、授課方式分層法、課下鞏固分層法,這些方法的實施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教學方法
一、分層教學的內涵
分層教學是指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按不同的標準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智力、情感等方面進行有差別的綜合考核評價。具體來說就是按學生之間的不同差異,分別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指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根據這些差異,制訂差異的評價標準和制度進行定期的評價,評價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從而了解學生的動態,及時將教學調整到最佳狀態。
二、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原則
1.客觀性與動態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要客觀科學地對學生劃分層次,以確保分層教學中各個層次的教學方法是最適合該層次學生的。此外,學生的分層標準不能是固定不變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及成長情況,及時地進行層次調整,保證分層教學能隨時掌控學生學習效果的動態,并根據學生的進步狀況制訂新的教學目標和方案,確保分層教學所起的作用。
2.教學目標重要性原則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設置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實際分層教學是根據教學目標來進行有計劃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不同教學階段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具有突出作用的。
3.激勵性原則
激勵性原則是初中數學分層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原則,對中下層學生來說,作用更為突出。一般來說,中下層學生往往不被認為是好學生,對該層學生采取激勵性原則,通過一定的鼓勵,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方法
1.教學目標分層法
根據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制訂有區別的學習要求和學習目標,數學老師可以在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下,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制訂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實現各層次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生整體的數學成績的提升。針對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拓寬他們的學習內容,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開闊他們的數學視野。對于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則應當降低他們的學習目標,并用通俗易懂的教學方法使他們適應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
2.教學內容和模式分層法
分層教學的最直接要求就是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授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和能力選擇不同內容的教材,避免教材內容過于膚淺而浪費基礎較好的學生的時間,同時又應當避免對教材過于發散而使基礎較差的學生聽不懂。因此,對于基礎較好的上層次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著重延伸教材以外的相關知識點,培養學生的思考方式、一題多解的能力和多種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對于基礎知識相對較差的學生則重點引導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提高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授課方式分層法
教師采用分層教學方法時應當做到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有所區分和根據不同的層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授課方式上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應當拓展其思維方式,以引導和擴散思維的授課方式為主,針對普通的學生應當以教材為主,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熟練應用相關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則以輔導為主,輔導基礎較差的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簡單的應用。
4.課下鞏固分層法
課下鞏固分層法是教師課堂授課結束后,按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的有針對性地布置課下練習,既包括必答題又包括選答題,既起到了基礎較薄弱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作用,又兼顧滿足基礎較好學生求知的欲望。課下鞏固分層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除此之外,通過難度較大的選答題的設置,能有效地遏制基礎較好學生的驕傲自負情緒,有利于自查不足之處。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是孔子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具體實踐,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數學能力。隨著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方法的不斷發展,將會積極影響我國初中數學教學。
參考文獻:
[1]黃奎.初中數學中分層式教學探究[J].現代閱讀,2012(7):155-156.
[2]陳蔚.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方法初探[J].現代閱讀,2012(8):135.
(作者單位 廣東省惠州仲愷高新區潼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