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改的重點任務之一。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從而實現教育的真正價值。
關鍵詞: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行走課堂·小學英語》一書詳細地闡述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學習方式的教學問題與對策,同時還為我們提供了很有實效的案例、課堂片段以及評析,給了我不小的幫助和啟迪。新課程凸顯了學習方式轉變的基本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設有利于引導學生學習的情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那么如何轉變英語學習方式,從而培養創新精神呢?我認為主要有三種途徑。
一、變他主學習為自主學習
他主學習是他人主導學習,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強調的是他人;自主學習是在他人科學引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主動地學習,強調的是自己。在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從依賴到獨立,從被動到主動,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分析、解決,形成自主學習的方式,這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在英語課堂上,多讓學生來說、做、演、練。比如,在教身體類單詞,教授完單詞后,我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僅進行組織。我將帶領學生讀單詞轉變為讓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單詞;鞏固單詞玩游戲時,我將老師發口令學生做動作轉變為學生之間互發口令,互相做動作;總結時,我讓學生自己說出今天教授的主要內容。在編chant時,我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己想一想。如,掛衣櫥里衣服多,春秋天,jacket,女式襯衫blouse,男式襯衫是shirt;炎熱的夏天穿什么?女孩dress,skirt,男孩要穿T-shirt;冬天到,寒風吹,出門別忘帶coat。學顏色時,學生是這樣編的:red,red紅彤彤;green,green綠油油;blue,blue藍湛湛;yellow,yellow黃澄澄;black,black黑乎乎;white,white白茫茫。課后我也給予學生足夠的空余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翻閱資料,到網上尋找文化背景,節日的由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風俗習慣等,從而使學生會學習。
二、變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
接受學習是以獲得知識為主,以增加個體知識儲備、擴展知識視野為目的;探究學習是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探究活動,來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探究學習以形成和發展科學素養為目的,既重視結果,又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比如,在教Where’s my cake?這一單元時,我先出示媽媽在廚房里的場景,讓學生互相對話,你可以編成哪些對話內容。如:Who’s she?She’s Su Yang’s mother.What colour is her dress?一直到Where’s my mother?同法出示爸爸在書房的圖片,學生說出Where’s Dad?最后出示照相機的圖片,但沒有說明在何地,學生可以進行猜測。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給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和可能,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引發他們的聯想思維,整個過程一直是學生憑著自己對對話的理解,將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靈活運用,由單一固定的對話過渡到綜合內容,既復習了舊知,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學生之間的對話、交往和反思性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抓住了探究學習的精髓。
三、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
個體學習形式單一,浪費集體學習中寶貴的人力資源。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某一目標。在完成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合作學習既可以縮短時間,又能集思廣益、互動信息、交流情感、促進學習,在合作中加強實踐,取長補短,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了“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如,在學完顏色單詞后,我將學生分為每四人一組,為每組發一張作畫紙,聽錄音,根據錄音內容合作畫一幅相關的畫,再涂上顏色。涂涂畫畫這種合作學習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積極情感,使一些生性膽小的學生消除緊張、焦慮情緒,使每個學生感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個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肯定,有集體榮譽感。在學完衣服類單詞后,我分工讓學生完成一次時裝秀,這一過程繁瑣而又費心,但通過合作,學生精心準備,各盡所能。在展示會上,各組形式多樣,介紹時語言流利,在熱鬧的氣氛中將所學知識運用得淋漓盡致。這一合作活動加大了對學生語言輸入量,激發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和動手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使學生在語言和生活中建立了自信,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實現教育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荊玉求.行走課堂·小學英語.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8.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市濱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