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課教學中,在分析課文、介紹知識、講解作文技巧、點評作文這些工作中,適當拓寬學生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在課堂上進行穿插教學,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藝術;注意事項
在語文教學中穿插藝術,既能使課堂中充滿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又能加深學生的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穿插藝術對教學有著非常積極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穿插的正確使用可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較快進入上課的情景中來。
有一次,剛剛過完禮拜天,來了以后學生們比較困,我上課時發現了這一狀況,就來了一個開場白:“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你們這種狀態可真的印證了這句話了。”同學們一笑,精神大振。
其次,穿插可以激發學生的情趣,引領學生進入文學的美好境界中去。
在講司馬遷的《鴻門宴》時,穿插了屠洪剛演唱的《霸王別姬》,補充了假托為虞姬所寫的“漢軍已掠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的詩歌,使學生對這位一代英豪的認識更深入了。
其三,穿插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在講解《虞美人》時,我做了一個李煜詞鑒賞課件,向學生介紹了李煜前期和后期的十幾首詞作,并對這些詞作做了賞析,同時我還補充了中主李璟和南唐馮延巳的詞作,使學生們不僅對李煜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而且對整個南唐詞的情況了然于胸。
那么,在課堂中如何穿插呢?
有些老師認為,穿插還不簡單嗎,就是在講課前多多地準備一些相關的東西,課堂上盡量多地介紹給學生就可以了。這樣對嗎?我認為是不對的,如果處理不當,會本末倒置,導致學生對本來要學習和掌握的東西把握不了,沖淡了本來課堂教學和學科教學的重點知識的傳授。
我認為,正確的穿插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適量穿插,適當擴展
在教學中,老師穿插的內容一定要與本課教材內容密切相關,圍繞教學目的要求選擇恰當的課外材料,或滲透歷史知識,或補充科普知識,或拓展人生社會政治的知識。面向政治,回顧歷史,展望人生,在穿插的內容上可多角度,多側面;在數量上要適當,不能喧賓奪主;在質量上要準確精確貼切,不能脫離教材。穿插教學不等于舉例。舉例是以具體事例說明某一觀點,而穿插教學是拓寬知識面,培養能力,提高覺悟,根據教學內容發展的需要而決定取舍,有較大的靈活性。
二、點評精當,言簡意豐
在穿插教學中要學會“點評”功夫。“點”,就是點中要害;“評”,就是評出內涵。言簡意賅,分辨清晰,所用時間不多,但效果甚佳。例如,當講到“終究”和“終于”的區別的時候,我針對高三年級好幾個禮拜沒有休息,學生心里失落的現狀,舉了兩個例子“你們終究是會放假的”和“我們終于放假了”,我讓學生比較這兩個例子的不同含義,然后理解這兩個詞語的區別,由于穿插得當,點評準確,學生馬上就理解了。
三、巧妙穿插,水到渠成
穿插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把文學素養的提升融合于教材內容中,既不會牽強附會,又不會生硬死板,會達到廣博吸取、水到渠成的功效。
總之,穿插教學的運用在于恰到好處。穿插教學切忌隨意,切忌信口開河,離開課題、離開文本“散講”。穿插內容要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注意科學性、整體性、思想性、準確性,唯其如此,穿插教學才能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組成部分,幫助學生們學習,對提高教學效果產生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 山西省山陰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