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聽”排在語言技能的第一位,在各級目標中也處處強調了聽的重要性。對于缺少英語語言環境的大多數小學生來說,聽,是他們獲取英語知識和純正美麗的語音語調的唯一途徑。那么,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呢?
一、把“聽”的要求告訴學生
培養良好的“聽”的習慣,重要的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嚴格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傾聽呢?教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要求。我在教學中就明確提出了“Three Listening Steps”:一要listen quietly,即傾聽時要保持一種安靜的狀態,沉下心來,腦子里不想其他事,認真地聽,認真地思;二要listen carefully,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發言人說的每個詞、每句話。在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觀察發言者,特別是在教師教新的單詞或句型時,因為他們的聲調、嘴形、動作、面部表情、手勢等都在傳達著重要的信息。如在教字母和語音時,我都要求孩子們認真地去傾聽,在辨別發音特別相近的一些音時,就叫他們閉上眼睛,更加靜心地聆聽,尋找不同的地方;三要listen patiently,不隨便插嘴,有什么意見和看法,一定要在耐心聽完別人的話后才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listen, speak,think并重,相互促進。
二、把“聽”的方法教給學生
1.教師示范法
小學生的向師性強,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要求學生養成傾聽的好習慣,教師首先要做一個耐心、專心、悉心的傾聽者。當學生在發言的時候,教師首先應帶頭專心傾聽,無論學生發言的質量如何,絕不在學生發言的時候做其他事;讓學生把話說完,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指導和適度的評價;教師的“傾聽”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這樣一來,既達到了課內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傾聽氛圍,起到了重要的傾聽示范作用。
2.學生榜樣法
榜樣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其模仿性最強,教師表揚誰,學生就學誰。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會時刻去尋找孩子們身邊的榜樣,發現聽得好,坐得端正的學生就會及時給予肯定:“Look,he is listening carefully!”孩子們會一個個坐得直直的,別提聽得有多認真了。他們肯定是希望老師下一個表揚的是自己,“我也能成為老師表揚的學生,成為全班都來學習的榜樣”。 年齡小的孩子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要不斷地激勵和肯定,然后把榜樣作用范圍擴大化,再通過不斷地激勵把效果進行鞏固。“榜樣——模仿——激勵——榜樣”,如此循環,堅持不懈,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就會在榜樣的帶動下習得。
三、把“聽”的樂趣帶給學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思維也處于活躍狀態。把興趣作為傾聽的切入點,捕捉孩子的興趣所在,激發他們的傾聽興趣。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教學,既是方式更是藝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說得生動,學生方能聽得入神,方能聽有收獲。
1.純正的語音
曾聽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這樣說過:“我們的英語老師的聲音真是好聽,他的英語真是太漂亮了。我好喜歡!”眉宇間還流露著對純正語音的欣賞、羨慕和向往。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語音比較敏感,而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口語輸入量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因此,教師的語音語調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口流利純正的英語不只是小學英語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更是吸引孩子們愛聽、樂于模仿,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語音環境所必不可少的。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要時刻完善自己的語音語調,牢牢地抓住孩子們的耳朵。
2.有趣的活動
在新課程要求下,單一的課堂模式已無立足之地,有活力的課堂才有魅力,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轉換教學模式,生動教學課堂,使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興趣盎然地聽,靈活自主地聽。在我們的日常英語教學中,不妨將玩游戲、聽英語兒歌、聽故事、競賽等靈活多樣的形式融入課堂,增強傾聽的意識。另外,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條件下,多媒體教學因其圖文并茂等多種優勢,已經成為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其作用,緊緊地將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喜聞樂見的“快樂”英語課堂。
3.積極的評價
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口齒伶俐還是吞吞吐吐,教師都會專心去聽,偶爾稍作提示,但決不會去打斷。如班上的小宇同學,特別喜歡說,但他發言時總口吃,一個詞一個詞往外迸。我總是耐心聽完,有時稍作點撥,再微笑著對他說:“Take it easy! You can speak better!”教師專心的神情、傾聽的姿態會像膠卷底片一樣印在孩子們的腦海中,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去仿效。課堂上,我常常和善而親切地提醒學生:“聽他把話說完好嗎?也許他越說越好呢。”反復強調,多次重復之后,孩子們一般都能等別人把話說完,并努力去理解,思考同學的發言。即使這個學生的發言中有錯誤,其他學生迫不及待,躍躍欲試時,我也會用手勢或眼神提醒他們耐心等待,這樣他們再發言時就多了幾分冷靜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用自己的動作語音來提醒孩子;我會用微笑表揚“這位同學坐得多端正”,也會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告訴孩子:“Listen first, then read and say.” 讓學生明白:說要大膽,聽要專心,積極發言好,專心傾聽更棒。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相互尊重,我不惜放慢教學進度。經過一學期的努力,現已初見成效。以鼓勵代替表揚,以矯正代替批評,學生發言的質量大大提高。
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習慣,它的培養具有長期性。教師要善于挖掘、創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喚起學生傾聽的興致,把大大的“聽”字寫在孩子們的心上,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為將來的英語學習做好準備。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