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精心設計教學的情境等策略,以此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素質和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有效策略
新課改的頒布與實施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呈現穩定發展的局勢,其中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教學方法,隨著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如何才能有效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有效的教學目的是教師完成教學的目標,滿足學生學習發展的需要,教授學生知識和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教學價值和個人價值的雙重體現。那么在新課改的引導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筆者談談其中的幾點。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不會對某種事情感興趣,從而不能一心一意地去完成它。那么在學習上也是一樣,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那么就學不好知識。所以,教師就要想方設法來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小學生可以說是剛剛走出了家庭,來到了社會,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他們天真無邪。小學是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起著啟蒙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授小學生知識的時候要格外的用心,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來制訂教學計劃。小學生童心未泯,喜歡卡通人物和一些鮮艷的顏色,比如,黑貓警長、雞大嬸、喜羊羊與灰太狼等。那么,教師就要在學生的桌子或者教室的墻上貼一些卡通的人物,這樣就會給學生一個不一樣的感覺。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可以用大塊紙上面涂著鮮艷的顏色,背面寫著數字或者畫著幾個水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例如,老師在教授學生認識數字的時候,可以在鮮艷大塊紙的背后畫三個蘋果,然后拿起大塊紙進行提問,這時學生就會全神貫注地進行思考,當學生有一定的數字基礎后,教師就可隨意地畫,并且可以點名來進行提問,這樣不僅能鞏固學生的記憶,還能教授學生新的知識。在回答正確的時候,教師要用鼓勵性的語言來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學生就會覺得被肯定,就會很高興,起到了激起學生興趣的作用。長期培養就能使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利用情境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環境,那么想要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體現,就必須營造好課堂的氣氛。據調查,人在熱烈的氣氛中精神會格外的活躍,這時候他們的思維運轉是平時的幾倍,對事物的理解程度和學習效率都是平時的幾倍。那么不管是為了教學效果,還是為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營造一個好的教學環境是必須的,這也是一名教師的責任和義務。營造好的課堂氣氛的方法有很多種,教師可以發揮其自身的魅力來使課堂氣氛熱烈,也可以運用游戲的方式來激起學生的興趣。自新課改的頒布與實施以來,情景模式經常被教師所應用,其獨特的魅力能把教材上的知識轉換成表演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能很直觀地理解教材所講述的含義,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例如,學習表內乘法2×2=4的時候,可以拿蘋果當道具,教師拿出4個蘋果,在提到蘋果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情景再現的方式,如,當年牛頓被蘋果砸了一下,結果發現了萬有引力。這對學生是一種拓展,但又何嘗不是一個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景呢?教師用生動的語言來講述這個故事,學生會全神貫注,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師生關系要和諧
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主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那么“以人為本”的宗旨就是人人平等,即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在以往的“剛性”教育中,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教育的對象,學校具有強制性和約束性,這樣就很大地制約了學生個性的養成和能力的發展。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迎合新課改標準的規定,教師應以身作則,定位好自己的位置,調整自己的心態。小學生的心理承受不了過分的責怪,他們的心理很脆弱。那么,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就應該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上課的時候要積極去鼓勵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答對的要贈送小禮物或者口頭上進行獎勵,答錯了也不要露出不耐煩的表情,要激起學生進行下一次回答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下還有許多針對小學數學而制定的相關策略,本文敘述的只不過是一部分,但是由現狀來看,這些策略確實是最實用最有效的。小學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教師要格外地留心。從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能健康陽光地成長是我們所有教師的愿望。
參考文獻:
[1]宋志剛.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出版社,2009(09).
[2]林風.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相關策略[J].浙江教育,2011(11).
(作者單位 福建省武平縣武東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