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閱讀的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絡閱讀逐漸取代傳統的紙質閱讀,成為一種主流的閱讀方式。面對閱讀的現狀,如何引導中學生利用網絡有效閱讀成為新時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網絡閱讀;淺閱讀;深閱讀;高效閱讀
文化學者余秋雨曾這樣說過:“現代社會,人們的閱讀觀念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大眾閱讀在多樣化的同時也走向了淺表化。”于是“淺閱讀”這個說法,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與思考:生活節奏在加快,讀書時間在減少,網絡閱讀卻在不斷增加,在閱讀重娛樂、休閑的同時,理性思維成了閱讀中的一種奢侈品,經典則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那么,如何引導中學生面對海量的網絡閱讀資源與全新的閱讀方式,以淺輔深,由淺到深地進行有效閱讀呢?
一、當前中學生網絡閱讀的現狀
快餐化、動漫化、圖解化,網絡閱讀為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帶來了全新的閱讀體驗: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文化感受,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互動銜接,海量資源的篩選整合……網絡閱讀悄然對中學生的閱讀產生著影響。
1.閱讀選擇
文化大眾化是當前的一個主流,一些生活化、通俗化的讀物,成為快節奏生活中廣大讀者消遣、娛樂的首選,不知不覺中青少年的閱讀重心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轉移。網絡強大的信息量與選擇空間,使很多學生對閱讀的選擇感到迷惘。再加上當前網絡作品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些相對低俗的網絡小說受到熱捧,網絡閱讀亂象可見一斑!
2.閱讀方式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網絡時代的發展,電視、電腦、手機等各種電子媒體給閱讀帶來了顛覆性的沖擊,改變似乎就在一瞬間。“快閱讀”時代宣布到來!更直觀、快捷、多變的閱讀方式,讓很多學生已不習慣于慢閱讀狀態下細細品味、輕翻書頁的愜意。可是,紛繁的網絡文本卻容易導致讀者“網絡迷航”,陷入雜亂無章的“意識流狀態”,以致隨波逐流,一無所獲。不難發現,閱讀過程簡化了,理性思考減少了,思想淺薄了。
二、以淺輔深,以優勢補不足
魯迅先生說過:“愛看書的青年,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網絡閱讀雖沒有傳統閱讀的油墨芬芳,但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平臺,同樣為語文課外閱讀打開了一扇扇通向世界的窗,那里有形象的動畫、生動的語音、絢麗的色彩;我們可以領略自然、反省歷史、探索宇宙、品味人生。對孩子們來說,哪有比這更具吸引力的呢?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閱讀的入門者而言,還有比這更鮮活的嗎?
同時,網絡特有的異地交互功能,留給了學生自由的閱讀時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支配閱讀時間,隨機閱讀。作為一個連接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互動平臺,網絡閱讀可以實現最大限度的閱讀分享與閱讀交流,充分發揮網絡閱讀學習與休閑的雙重功效,而這些恰恰是傳統閱讀所辦不到的。
三、由淺到深,從低效到高效
那么,怎樣才能讓網絡閱讀更有效、更科學呢?課外閱讀不是“隨便閱讀”,網絡閱讀更不是“放任閱讀”。那么,面對偌大的一個漁場,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自由馳騁,又能有所收獲呢?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錯,這“漁”,在我看來,既是漁場,更是捕魚的技能。因此,網絡閱讀活動中,教師智慧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1.擴展性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應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建議語文教學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科學的學習和現代化的科技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如何處理語文學習乃至語文閱讀課內與課外的關系,成為信息時代下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而擴展性閱讀便是一種不錯的網絡閱讀組織形式。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為學習課文做準備。或者在課文學習后,布置相關的拓展性閱讀任務,讓學生通過網絡落實并拓展課堂學習的內容。
2.主題式研讀
主題式研讀是指教師設定一定的主題,由學生圍繞既定主題,從不同的信息傳輸路徑閱讀大量相關文本。這種閱讀主題豐富靈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寬,呈典型的輻射性。教師可利用博客,提供經整理的大量閱讀資源;學生也可以自主從網上獲取相關資源,并通過在線的方式在指定論壇交流各自閱讀的心得。這種閱讀摒棄了“放羊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在明確閱讀方向的同時,依然享有充分的閱讀自主性。而任務式的閱讀方式,讓學生能更深入文本去思考,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淺閱讀狀態下的走馬觀花、淺嘗輒止。
網絡閱讀并非洪水猛獸,它讓我們突破了狹小的教室空間與短暫的課堂時間的限制。語文教師要從一個固守課堂的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者、促進者,讓我們的學生通過網絡健康閱讀,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王煥景,張海燕.網絡閱讀中迷航現象的認知解析.圖書館學研究,2008(10).
(作者單位 福建省晉江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