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半小時課堂”理念為依據,從教學主線、環節設計、教學語言等幾方面來闡述怎樣創設簡約、有效的音樂課堂新模式,并從中促進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音樂素養和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簡約;實效;音樂;課堂教學
所謂簡約、有效的音樂課,是指對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素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使用,使音樂課堂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進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和高效。為了讓簡約教學更可感、可悟,我從大量教學實踐中發掘、提煉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和行動要領。下面略舉幾點:
一、緊扣本原,教學主線清晰明朗
“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音樂課堂教學要走向簡約,有一條清晰的“線路”是前提和保證。我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冬夜靜悄悄》這一課時,以歌曲《山谷靜悄悄》導入,創設富有詩意的情境,然后自然地過渡到本課的教學,最后以歌眼“我送你過小木橋”的情感挖掘,升華深厚的師生情,整堂課始終圍繞歌曲所表達的濃濃的師生情這一“主線”展開。又如《魅力河南》這一課,我圍繞河南這一主題,設計了“說說河南話”“聽聽河南戲”“看看河南景”、“唱唱河南歌”“想想河南味”等環節,可以說是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整堂課非常流暢、緊湊,教學效果很不錯。
二、冗繁削盡留清瘦,教學環節設計要“簡化樸實”
教學環節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我們沒有必要將教學環節設計得“峰巒疊嶂”,也沒有必要設置許多的學習障礙或陷阱讓學生去鉆。要知道學生是單純的,試想:他們怎么可能在教師精心安排的復雜、玄奧的教學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化險為夷”呢?長此以往,學生定會不堪重負,他們的探究精神也定會在這樣的“折磨”中被磨掉。低年級里有很多唱游課,首先必須學會歌曲,牢記歌詞,才能進行游戲。所以一開始就告訴他們,誰先學好歌曲,記好歌詞,誰就先來做游戲。不用費多少力,就能讓他們很賣力地學唱歌曲。其實,環節預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簡,在于厚實和實在。
三、直抒胸臆,教學語言要“簡潔精當”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靈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學的藝術首先是打動人心的談話的藝術。”教師上課時要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力求做到化繁瑣為簡約,化生僻為通俗,并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來理解音樂。比如我在引導學生欣賞交響樂時是這樣介紹的:“交響樂在古希臘語中就是‘一起響’的意思。”又如欣賞箏獨奏《漁舟唱晚》一課時,兩位教師在讓學生復聽樂曲時,分別提問:1.復聽全曲,說說樂曲的情緒如何,可以分為幾部分。(第一位教師)2.復聽全曲,根據樂曲的情緒、速度變化思考可分為幾個部分。(第二位教師)顯而易見,兩位教師問題的設計程度有很大差別,學生回答問題2比回答問題1更容易,因為問題2根據情緒速度四個字的提示,給了學生更具體且容易操作的目標,更開門見山,學生更容易理解,便于操作,更具實效性。
四、就地取材,媒介選取要“簡單實用”
要使教學系統有效地執行其教育功能,離不開教學手段的選取和應用,在教學原則中也要求教師用最簡單的教學手段,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多媒體的運用,我們也可以就地取材,恰當選用教輔工具,力求簡單實用就好。
1.巧用學習用品,講解音樂知識
音樂知識本身枯燥乏味,如何讓學生感覺音樂知識既簡單又容易學呢?妙用學生身邊的學習用品做道具,將歌曲中的音樂知識轉化成學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如:我利用學生的尺子幫助學生理解音的時值,我說:“四分音符唱一拍,就好像一厘米長,二分音符則是二厘米,全音符唱四拍也就是四厘米長。”這樣直觀的講解,把抽象的概念轉化成趣味的形象比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音樂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巧用周圍環境,為歌曲伴奏
如《過新年》這一課的教學,當學生唱熟歌曲后,我問學生歌曲中的鑼鼓聲“咚咚咚咚嗆”可以用什么聲音代替時,學生們紛紛嘗試敲擊身體各部位或身旁的各種物品來模仿鑼鼓聲,最后他們發現敲擊凳子的聲響跟鑼鼓聲比較接近。在我的引導訓練下,學生都基本能敲擊出“咚咚咚咚嗆”的節奏聲。
3.巧用肢體,激發興趣
巧妙運用肢體做道具。如我教學生認識連線、延音記號時,讓學生觀察它像我們臉上的什么器官。學生通過觀察立即說出連線像我們的眉毛,延音記號是眉毛和眼睛的組合等,這樣在直觀趣味形象的教學中,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連線和延音記號。
我們從“簡約”的視角對音樂課堂教學理性回歸之實踐探索,看到的還只是冰山一角,淺陋和局限是不言自明的。我對簡約音樂課堂教學的初步反思和實踐行動自然遠遠不如劉半農的博大精深,夾雜在其中的“沉渣和腐草”倘若能讓大家有所觸動,有所捕捉,產生參與疏浚清理,抑或共同建設的興致,我想,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簡約實效的小溪一定會清澈、明亮,光芒閃爍。
(作者單位 浙江省義烏市毛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