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這個名字,曾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標桿,1990年3月5日,江澤民同志題詞:“學習雷鋒同志,弘揚雷鋒精神。”全國掀起了學雷鋒的熱潮,雷鋒所代表的助人為樂、專門為人的精神,也鼓舞了一代中國人自強進步。然而時過境遷,在今天這個追求功利化的時代,人們早已把“雷鋒精神”拋之腦后。還有報道說,大部分低年級小學生已經不知道雷鋒,只知周星馳、劉德華等明星。在這個市場經濟大發展、個人生活原子化、思想多元化的時代,校園道德文化建設也顯得蒼白無力:同學間矛盾不斷、借錢不還、考試作弊、抄作業、說謊話等現象屢見不鮮。中學生的這些不誠實行為已是擺在學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建立一個文明、誠信、干凈的校園已是學校教育的當務之急。因此,雷鋒精神、誠信教育仍是時代的需要,更是學校教育的需要。
所謂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猶如“人”,一撇一捺,一撇是誠實,一捺是守信,有誠實和守信,“人”才能站穩腳跟。高爾基說:“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誰如果失去了金錢,他只是失去了他能再次得到的東西,要是誰失去了誠信,他就會失去了他再也不會得到的東西。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備受人們的推崇和信奉,為取信于民,商鞅立木取信,實行變法富國強邦;為獲得百信信任,沛公劉邦還軍霸上,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為謹守兄弟情誼,關將軍身在曹營心在漢,傳為千古美談……
誠實守信是道德建設的根本所在,是雷鋒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雷鋒短暫的一生中,堅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說到的一定要做到。在國外,美國從幼兒園和小學起就重視對孩子的誠信教育,美國一位青年女教師在參觀了雷鋒紀念館后,用中文在留言簿上寫下了“雷鋒屬于世界”的文字,并表示回美國后要把“雷鋒精神”傳播給自己的學生。
當前,我們必須把誠信作為辦學理念,誠信只有成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才能成為誠信校園。構建誠信文化首先從構建校園文化開始,從每面墻壁、每塊土地上下功夫。多方面利用校園網絡、校園廣播、校報校刊、校園藝術家等展示誠信文化。其次,在校風、教風、學風三風建設中,引入誠信要求,使誠信成為學校的主流文化。再次,在學校辦學宗旨、辦學思路、辦學規劃以及辦學實踐中引入誠信要求,誠信立業、誠信創業。誠信校園文化有助于確立學生的自我意識。誠信是主體意識的道德基礎。孔子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作為一種重要的道德,是我們寶貴的精神遺產。通過構建誠信校園文化,能促使學生發展追求真善美的能力。
教育是誠信道德的根本與基礎,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讓自己的一言一行取信于學生,影響學生。取信于社會,影響社會。時時處處做學生的楷模,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激勵學生。為達到構建誠信校園的目的,建議學校開展以下形式的活動:
一、把每年的三月份定為學雷鋒月,開展以“新世紀我能行”為主題的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讓學生到福利院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并作為一項好的傳統堅持下來,以此將誠信意識滲透到學雷鋒精神中。
二、誠信校園的環境布置,利用校內櫥窗、教室黑板報、校園廣播大力宣傳誠信教育的基本內容、要求和重要意義,形成“人人知誠信”的良好氛圍,為“人人講誠信”打下輿論基礎。
三、充分利用每年9月20日全國“公民道德宣傳日”的活動契機,在全校開展“回歸誠信”的手拉手活動。向全校學生發出“呼喚誠信,共筑誠信”的倡議,并提倡誠信考試,希望全校學生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家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誠信的好學生,在社會做一個誠信的好公民。
四、每年5月份的校園文化藝術節上,要注重把雷鋒精神、誠信教育滲透到藝術節中,豐富藝術節活動的內涵,讓學生既在活動中感受到文化藝術的氣息,又在實踐中體味到同學之間的友情和真誠待人、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開展學雷鋒活動,弘揚民族精神、雷鋒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誠信教育作為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將它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即把學雷鋒、講誠信落實到全體活動中,落實到行動上,真正促進學校教育的全面發展。
我們要學習雷鋒精神,建設誠信教育。我們期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雷鋒精神在新一代孩子身上體現,讓誠實守信根植于孩子的心田。我們相信,學雷鋒活動將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而是一種傳遞,愛是會傳遞的,誠信也是會傳遞的,雷鋒精神代代傳承。打造誠信的文明校園,是我們每個教育者實實在在的追求!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傳承雷鋒精神 構建誠信校園文化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 甘肅省金昌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