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了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關注的核心話題。就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一番詳細的討論,指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具體途徑及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實效性;途徑
新形勢下,初中思想品德工作如何才能緊跟時代的脈搏,清楚地意識到當前的形勢及任務,積極地探索一條有利的途徑,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法,不斷創新初中思想品德工作,這已經成為了各個學校所要關注的重點話題。本文主要對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具體途徑及方法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論述,旨在為同行們提供相應的借鑒。
一、合理利用先進的網絡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們都知道,素質教育主要強調的是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所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質上指的是學生不僅要對一些基本知識、原理加以全面的掌握,同時,作為獨立的主體,還要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全面發揮,及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通過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使學生及時地觀看到了時事問題,在運用與解答問題材料時,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局限于一個答案,而是隨著他們思維的進一步擴散,學會了從各個角度、層次上對材料進行分析,將以往那種思維定式完全打破,思路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寬,大大擴充了信息,實現了舉一反三的目的,從而使得初中生形成了良好的發散性思維。實際教學時,應根據教材的重點與難點問題以及新舊知識間存在的相似或者不同之處,進行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材料編制,要求學生進行一番對比,在異中尋找相同之處,總結出各種事物間存在的共同屬性,從而使得學生的思維越來越靈活。
二、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進行教學方法的活化。課堂教學中,我們對啟發式教學有著高度的重視,這是增強教學效率的途徑之一。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教學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是要將學生頭腦中已經形成的知識與經驗兩者間存在的矛盾因素揭示出來,以不斷促使學生自覺地探索有效處理問題的渠道。要想合理運用啟發式教學,一個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教育者的積極引導。一直以來,人們都將啟發式當做了問答式,實際上,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是多樣化的,比如,問題啟發、比較啟發、形象啟發等等,主要目的是為了不斷增強啟發效果。其次,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高度重視情感性的教學,激發出學生的內部驅動力,強化他們的人文素養,幫助其提高學習自信心,在一種有效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熱情。
三、在生活中進行知識的鞏固與運用
教學不僅來自于實踐,同時也服務于實踐。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積極地將學生知識的運用欲望及問pzV0OBZXaJ9V9P3Ow/E2eDpqfu0ah6cUAg4MdpOswts=題的解決欲望全面地激發出來,不斷地引導每位學生在實際活動中鞏固所學的新知識。
身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者,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教學內容加以科學的整改,積極地開發出新課程資源,對學生加以引導,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將處理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存在的特殊矛盾作為出發點,進行一系列知識驗證型社會實踐活動。思想品德課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其屬于德育的核心部分,教學中一直都有著知與信、信與行的特殊矛盾。實際中,我們所傳授給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觀點、其他社會知識,能不能被眾多的學生所接受,同時,逐漸地內化為行為,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信”。要想有效解決上述特殊矛盾,教學過程中,應通過走出去的方式,讓每位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跨入社會,充分利用諸多的形式(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進行知識的驗證,以確保理論原有的可信度與說服力不斷提高,從而將學生存在的思想認識問題有效地處理,樹立起良好的信念。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堅持不懈努力,積極探索實踐,并且還要和學校相關部門良好配合,加強協作,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適當地改革,不斷創新,在課堂教學中貫徹落實教學目標,從而確保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孫令琴.思想品德教育應把課教“活”[J].瓊州學院學報,2007(S1).
[2]汪令云.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的策略[J].中小學校長,2010(12).
[3]劉文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建民辦長嶺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