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性心律就是正常心臟跳動
●本刊記者:前幾天單位體檢,好幾個同事發現心電圖診斷寫的是“竇性心律”,很疑惑竇性心律是什么意思,是正常的嗎?
○孫宏濤:心臟不停的有節律性的跳動,正常在60-100次/分鐘之間,那么為什么心臟能這么規律的運動呢?就是因為有最高司令長官不停的發放命令,這個長官就是竇房結,由此形成的心律就是竇性心律。竇房結位于右心房上部與上腔靜脈交界處,它發放的沖動不斷通過心臟的傳導系統傳導至心臟的各個部分,使心臟有規律的收縮和舒張,以維持血液在全身血管流動。竇房結每發生1次沖動,心臟就跳動1次,在醫學上稱為“竇性心律”。所以,心臟正常的跳動就應該是竇性心律。
心跳過快或過慢都不正常
●本刊記者:心臟正常的跳動應該是在60-100次/分鐘之間,如果不在這個范圍之內,過快或者過慢都是怎么引起的呢?
○孫宏濤:是的,如果不在這個范圍內,心跳過快或者過慢都不正常,需要尋找原因,必要時需治療。
竇房結發出的節率如果快于100次/分鐘,就稱之為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速在生理和病理情況下均可出現,最常見于兒童,成人也可出現,主要見于運動、恐懼、情緒激動、發熱、低血壓、心力衰竭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病理情況下的竇性心動過速主要是竇房結自律性增高以及自主神經調節異常,一般來說藥物治療效果差,對于難治性的不適當竇性心動過速,導管消融治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國內外有不少成功的經驗。
竇房結發出的節率如果慢于60次/分鐘,就稱之為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緩多見于正常人,特別是睡眠中,另外運動員和高強度體力活動者,心率都可以較慢,其心血管狀態良好,不引起臨床癥狀,毋須治療。
●本刊記者:那在什么情況下,心動過緩需要治療呢?
○孫宏濤:僅當心率過于緩慢(尤其低于45次/分鐘)或者同時存在心臟病變時,表現為胸悶、頭昏、心絞痛、心功能不全、中樞神經功能障礙或暈厥時,則需要治療。嚴重而頑固的竇性心動過緩且伴有暈厥癥狀者,常為病態竇房結綜合癥的表現,應該安裝永久性心臟起搏器。
竇性心律不齊絕大多數無需治療
●本刊記者:許多人在做心電圖時,常常會得到“竇性心律不齊”的診斷,大多數人都會很緊張,雖然沒有什么癥狀,但是也到處尋醫,想治“病”。那竇性心律不齊到底用不用治療呢?
○孫宏濤:一般來說,竇房結發出的沖動規律而整齊,凡是由于竇房結不規律發放沖動而產生節律不均齊的心律,稱為竇性心率不齊。最常見的是與呼吸有關的竇性心律不齊,吸氣時心率增快,呼氣時心率減慢,屏住呼吸時心律不齊消失或者變的不明顯,所以在做心電圖時,發現竇性心律不齊,可以讓受檢者屏住呼吸再做心電圖,這時則心律整齊。這種情況最常見于青少年,多屬于生理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變得不明顯,一般無需特殊治療。
但是也有竇性心律不齊與呼吸無關的情況,稱為非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多是病理性表現,多見于冠心病、顱內壓增高、腦血管意外以及洋地黃、嗎啡等藥物的作用,這種情況則需要治療。總之,竇性心律不齊絕大多數屬于生理性的,是一種良性狀態,無需特殊治療。
現在不少醫生也注意到“竇性心律不齊”給人帶來的恐慌,于是在診斷時會寫作“竇性心律”。
心跳一會兒快、一會兒慢要當心
●本刊記者:我們有讀者來信詢問您,她發現她的心跳特別不穩定,一會兒快一會兒慢,她大概掐了一下,她的心跳快的時候能達到140-150次/分鐘,心里就像揣了一個暴躁的小白兔,慢的時候心跳只有30-40次。最近她也常常頭暈,這是不是和心跳不穩定有關系?
○孫宏濤: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檢查,但就根據她的心跳一會兒快一會兒慢來看,很可能是“快慢綜合征”,也叫做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本刊記者:這個病聽起來比較陌生,能簡單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孫宏濤: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是由于竇房結或其周圍組織(包括心房、房室交界區)的器質性病變,導致竇房結沖動形成障礙和沖動傳出障礙而產生的心律失常和多種癥狀的臨床綜合癥。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發展緩慢,可達數年或數十年,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既可呈持續性,也可呈間歇性發作,歸納起來,基本上是由于心臟的最高指揮官竇房結“太累了”,不能發出正確的命令或者傳達命令的環節出現問題,導致指令不暢,最終致心率過慢,主要臟器供血不足。心臟供血不足時出現胸悶,心悸及心絞痛等,腦部供血不足導致失眠、記憶力減退、頭痛、眩暈、黑蒙,乃至暈厥,抽搐等。
●本刊記者:如何確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呢?
○孫宏濤:一般通過心電圖或者24小時動態心電圖能夠診斷,主要表現為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竇房阻滯及慢-快綜合癥。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主要治療方式是安裝永久性心臟起搏器,保守治療效果不好,而且不易把握用藥指征。
●本刊記者:謝謝孫博士的精彩講解,如果您有什么問題想求助孫博士,可以與我們聯系,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