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水是牙齒的液體電鋸
【本刊記者】 最近有報道說,澳大利亞25歲青年威廉·肯尼韋爾喝軟飲料成癮,多時一天喝8升可樂,這樣連著喝了3年,因齲齒嚴重,不得不拔光牙齒,裝上一副假牙。這聽起來真有些讓人難以置信,可樂真的有如此大的殺傷力嗎?
【王強主任】首先我們來看看可樂的配方。可樂是一種由磷酸、糖、咖啡因、色素等人工食品添加劑組成的混合物。一般情況下飲用是沒有問題的,但不要長期、大劑量地飲用可樂,否則對牙齒的害處就相當大了。
可樂中的碳酸雖然是弱酸,但如果長期過量飲用,會使口腔環境的酸堿度長時間處于酸性狀態,必然造成牙齒的鈣質等礦物質流失,所以有“汽水是牙齒的液體電鋸”的說法。牙齒脫鈣后,首先會使牙齒表面變得粗糙,失去原有的光澤,容易附著菌斑和色素,繼而發生齲齒和牙結石沉積,直至形成牙體、牙髓以及牙周疾病。由于初期很少有疼痛等癥狀,所以易被忽視。脫鈣嚴重的牙齒還極易發生齲齒,齲齒不斷發展就會出現敏感、疼痛、牙齦腫脹等癥狀。致齲細菌會感染牙髓和牙根周圍的骨組織,使牙髓壞死、骨組織化膿,不及時治療會造成牙齒早失。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曾做過這樣一個研究調查,如果日飲1升含酸性及帶糖分飲料1至2年,牙齒表面的琺瑯質便會被酸腐蝕掉。像這位澳大利亞小伙子,每天最多的時候能喝8升,而且連著喝了3年,相當于牙齒整天泡在碳酸飲料中,那么最終導致嚴重齲齒,直至拔掉也就不足為奇了。
喝可樂時最好用吸管
【本刊記者】 可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老少皆飲的大眾飲料,尤其在炎炎夏日,幾乎每天都要喝上一瓶。如何把可樂對牙齒的危害降到最低呢?
【王強主任】 我建議大家喝可樂時最好使用吸管以減少與牙齒的接觸,而且最好只在用餐時喝。另外,喝完可樂等碳酸飲料,不要立即刷牙。因為牙齒表面被碳酸飲料的酸性物質腐蝕,立即刷牙,會對牙釉質造成損害。正確的方法是,喝完碳酸飲料馬上漱口,等牙齒表面沒有酸性殘留物時再刷牙。
可樂癮還會帶來性命之憂
【本刊記者】 除了上面這個案例,我還想到了新西蘭有一位叫娜塔莎·哈里斯的30歲女子也是喝可樂成癮,每天能喝10升可樂,最終導致心臟病死亡。法醫認定,每天喝10升可樂的習慣是她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像可樂這樣的軟飲料怎么還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呢?
【侯愛潔主任】美國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每天哪怕只喝一罐含糖軟性飲料,無論是碳酸飲料還是果汁飲料,會使心臟病發作幾率升高20%;每天喝兩罐軟飲料,心臟病發作幾率升高42%;喝三罐軟飲料,心臟病發作幾率升高69%。這是因為常喝含糖飲料與體內導致炎癥的因素,比如C反應蛋白濃度升高之間存在關聯,而炎癥被認為是導致心臟病的因素之一。也有資料顯示,大量咖啡因可刺激冠狀動脈血管,引起血管痙攣。冠心病病人的冠狀動脈本來因發生粥樣硬化而狹窄,如再發生血管痙攣,就可引起心肌的供血不足而誘發心絞痛,嚴重者可發生心肌梗塞。故冠心病病人千萬不可多飲可樂。
另外,常喝含糖飲料的人通常血脂較高,高密度脂蛋白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被認為是“好的膽固醇”。這是因為通常認為,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抑制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會提高心臟病發生的風險。像哈里斯這個案例,她每天喝10升可樂相當于攝入超過一公斤的糖分和970毫克咖啡因。這樣長期過量攝入糖分不僅會大大增加心臟病發作幾率,還會引發脂肪沉淀以及血液中鉀元素水平偏低。同時,可樂等軟飲料中含有大量鈉鹽,過度攝入會導致高血壓和冠心病以及心臟衰竭。
此外可樂不僅與心臟病發病有關,還與糖尿病、脆骨癥、胰腺癌、前列腺癌、肌肉萎縮和麻痹存在關聯。
三招戒掉“可樂癮”
【本刊記者】 既然嗜飲可樂的危害這么大,那么對于那些已經患上“可樂癮”的人們來說,您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們戒除呢?
【侯愛潔主任】 在這里,我向大家推薦一個美國營養學家提供的這個戒除“可樂癮”的方法。
1.在家時,把冰箱里的碳酸飲料全部換掉,用堿性的蘇打水或者礦泉水代替。堿性的蘇打水也能給你“帶氣兒”飲料的口感,但不含糖、咖啡因等。把一瓶礦泉水隨身帶著,即使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房間也要隨身攜帶。
2.在單位或學校,一個綠茶或者水果茶的茶包,想喝“有味兒”的水時,不妨拿出來泡上。這種既可口,又無糖無熱量,沒有人工添加成分的飲品能緩解對碳酸飲料的相思之苦。
3.實在想喝甜味碳酸飲料時,不妨吃個水果或者一兩塊餅干,水果除了能給身體補水,還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餅干則可給身體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