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里,常讓人們深感不安的往往并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所謂的“明天”和“后天”,那些還沒有到來,或許永遠也不會到來的事物。人們總是為了將來的所需和將來會如何而發愁,這種擔心令人深深地感到不安。
其實,這種對未來的過度擔心和焦慮嚴重地影響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下面這個真實的故事發人深思。
一個成功、有責任心、高大英俊的德國人,娶了一個年輕漂亮彈鋼琴的中國太太,生了一個無比美麗可愛的混血女娃兒。一家人走到哪里都令人羨慕。然而有一天,這對夫婦忽然慕名來找一位老中醫,淚流滿面,請他幫忙做一個選擇——他們的女兒存在疾病隱患,發作概率為10%。如果不發作,什么事兒都沒有,但如果發作,就會危及生命。想排除隱患,只有立即接受被稱為“醫療酷刑”的化療。
小女孩是在德國一家比較權威的醫院體檢中,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檢查設備,根據她的基因,查出的隱患。之前,她非常健康快樂,每天唱歌跳舞跟小伙伴做游戲。老中醫選擇了沉默,說自己不懂西醫。最后,德國丈夫辭去在中國的高薪職位,中國母親也中斷了蒸蒸日上的鋼琴生涯,夫妻雙雙帶著孩子去德國那家權威醫院排除“隱患”。
兩年后,老中醫去德7MwiqkdpuL3DIch3P9KRLg==國辦事,順便拜訪了這家人——母親憔悴不堪,父親愁容滿面,女兒面無血色,目光呆滯,頭發全部掉光。母親很后悔,為了這個隱患,斷送了一家人的幸福。
老中醫很歉疚。他給孩子把過脈,至少從脈象上看,毫無問題。他當時很想說,每個人身體里都有所謂的“隱患”,有的人終身不發作,何苦現在就去排除它?而排除的方法又是這樣的極端,化療的并發癥以及所帶來的傷害,也許要孩子一生去承受,這個代價值得嗎?
然而焦慮未來預支痛苦的傾向,在現實生活中,實在是屢見不鮮。
如有的高三學生成天生活在未來,他們有諸多的放心不下,老擔心以后的生活會怎樣?考前一晚能睡著嗎?考場上會發生什么意外事件呢?考不上大學該怎么辦……這些同學把時間和精力耗在未來,卻惟獨忽視了“現在”,無意識中完全放棄了今天該負的責任。如果你總是擔心以后的高考的話,那么還差這么多天呢,還真沒有必要今天就為它擔心!即使明天要考試,我們也該省點心、省點力,為什么現在就憑空地“提前”支取痛苦,擾得自己不得安寧呢?
這就象撒哈拉沙漠中的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準備度過這個艱難的日子。但奇怪的是,當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們度過旱季時,沙鼠仍要拼命地尋找草根,運回洞穴,似乎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心安理得,才會踏實。否則便焦躁不安,嗷嗷叫個不停。
研究證明,這一現象是由沙鼠的遺傳基因決定的,是沙鼠出于一種本能的擔心。擔心使沙鼠干了大于實際需求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事。沙鼠的勞動常常是多余的,毫無意義的。
我們很多人何嘗不是這傻傻的沙鼠!生命是一段匆匆而過的旅程,只有把握好當下的每一天,才能擁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