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因骨質漸漸流失而增加骨折機會的疾病,若沒有發生骨折,可能你都不知道自己早就骨質疏松了,骨質疏松癥前期并無任何病癥,故被稱為“無聲的疾病”。這病就像計時炸彈,長年潛伏在體內,到年齡漸長時才發病。因此,本期孫博士提醒我們要密切關注自身的骨質健康。
潛伏的骨質疏松
孫博士指出,不少患者因腰背痛求診,才發現患上骨質疏松癥,甚至病情惡化至出現骨折。骨質疏松為慢性骨病,由于沒有明顯癥狀,故被稱為“無聲的疾病”,很多人可能患病了也不知道。孫博士指,骨質疏松癥初期沒有明顯病癥,一般患者會出現全身骨痛、腰部或盆骨無力及駝背。
骨質疏松 高危指數
引發骨折 ★★★★★
孫博士提醒,不論男女均應注意個人的骨骼健康,避免出現嚴重骨質疏松時才求診醫治。骨質疏松癥沒有明顯的病癥,尤其患病初期,不痛不癢。有不少患者直至出現全身骨痛、腰部或盆骨無力、駝背等情況,甚至骨折才去求醫方確診患上骨質疏松癥。
由于骨質疏松癥患者會因骨骼的密度和質量減少,令骨骼變得脆弱,容易出現骨折,一般最常見的骨折包括股骨、脊柱椎骨和手腕骨。惟相對股骨及手腕骨折,脊柱骨折較難察覺,部分患者初期并無痛楚,只是身高逐漸“縮水”變矮。若缺乏適當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脊柱骨折,不僅會導致脊柱變形及背痛,嚴重更可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活動能力。
事實上,骨質疏松癥患者的低骨質密度加上脊柱骨折,令日后出現骨折的機會大大增加。孫博士表示,不少患者出現腰背痛,常常誤以為是痛癥,未有多加理會,最終因腰背痛愈來愈嚴重而影響步行及生活。
高發人群
中風、白內障患者 ★★★★
中風影響患者肢體的活動功能,并削弱身體平衡力,更因缺乏運動會同時影響骨質。加上部分中風藥物會引致患者有頭暈癥狀,以及白內障會影響患者的視力,兩方面均會增加其跌倒的風險。
老年人 ★★★★★
中國65歲以上的人群中,有11%會出現脊柱骨折。75歲以上女性平均每五人有一人;75歲以上男性則每六人有一人。
孫博士建議
預防勝于治療
定期檢查骨質密度
一般來說,骨質密度T-score低于負2.5,以及出現至少一處骨折,這已屬嚴重的骨質疏松癥患者。此時患者的骨折風險屬于極高,應接受藥物治療防止出現骨折。治療骨質疏松癥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當中一類用以維持骨骼狀態,減低骨質流失(如雙磷酸鹽類);另一類則是刺激骨質增長。孫博士表示,嚴重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應接受協助刺激骨質增長的藥物治療。
解讀骨質密度
骨質疏松癥患者因骼的密度及量減少,令變得脆弱容易出現折最常見包括股、脊柱、手腕等。如何得知是否患上骨質疏松癥?孫博士表示,要證實是否患上骨質疏松癥,須使用雙能量放射線吸收密度儀,以測試量度骨質密度的量度標準,界定是否患上此病癥。
將測試結果,與處于骨質密度高峰期的同種族年輕人做出比較,計算一個比較的數值,稱為T- score,以顯示骨質流失的程度。
分類及界定T-Score骨折風險及建議
骨密度屬于正常高過-1骨折風險低,但仍須保持健康生活,
攝取足夠鈣質,保持恒常運動,防止
骨質流失。
骨密度偏低-1至-2.5骨折風險屬于低至中,應諮詢醫生,
以防止骨質流失。
骨密度極低-2.5骨折風險屬于中至高,應向醫生求診,
找出骨質流失的原因,并接受治療。
嚴重骨質疏松低于-2.5及患有骨折骨折風險屬于極高,應立即求診接受治
療,防止骨折。
Tips:孫博士飲食提醒
孫博士強調不論男或女性,也應該定期檢查,留意個人骨質密度。此外,日常應多攝取鈣質及維他命D豐富的食物。例如進食適當的奶類食品、魚肉、豆類、豆腐及一些綠色蔬菜等,均有助加強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