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規劃》堅定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
董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在2月25日召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研討會上,大家認為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的發展仍然是我們解決各種環境能源問題的綜合解決方案,作為戰略目標應該堅定不移。從近兩年國際和國內的發展形勢看,方向是正確的,國際上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究并沒有放松,仍在全面進行。政府及相關負責人希望行業不要松勁,繼續按規劃努力推進目標完成。
現在有些國家認為應該考慮鋰電池下一代的電池,對燃料電池也更為重視,但總體方向不變。
“十城千輛”工程成就巨大,每一年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數量都比前一年翻一番,雖然沒有達到最終目標,但如果多一年就可以完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混合動力客車發展很快,國產化率高,水平也高。實踐證明,這一工程在四部委的領導下非常成功。相比之下,私人購車顯得少些,但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有產品問題,目前的確尚不成熟,也有基礎設施和地方保護問題。
下一步我們仍將按國務院的《規劃》堅定地推進,一是部際協調機制要馬上建立;二是專項工作已經啟動,還要繼續推動;三是政策要進一步細化,包括對試點工作的很多建議,對比較薄弱的動力電池問題的解決辦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曾提出建一個動力電池研究院,也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
讓車輛適應電池,讓信息化帶動市場
歐陽明高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
目前,世界上以電池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工作突飛猛進,討論最熱烈的是高比能量的鋰電池,國外的研發目標都瞄準300瓦時/公斤比能量,所以在技術上我們應有非常強烈的緊迫感,從戰略上考慮一定要加強下一代電池的研發。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趨勢是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2012年,美國的混合動力、純電動包括插電式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占新車銷量的7%,日本占20%,歐盟占到1%。相比之下,我們的壓力很大。
所以我們要“兩頭抓”,面向未來抓下一代電池技術,但不要一味地等。中國現在已經有100瓦時/公斤的鋰電池,產能很大,國際上很多公司在我國大量投資,基礎非常好。既要抓未來,也要抓眼下,眼下做好了才有未來。
還有“兩頭擠”,目前我國混合動力大客車已世界領先,小型電動車是下一步的重點。居于中間的主流轎車,國外仍占明顯優勢,所以在這一領域我們還要老老實實地學習。
現在全國都在做小型電動車,已經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熱潮,建議以小型化推動市場化。市場化就是利益驅動、市場導向,要能買得起,用得起,而不是完全靠補貼。國外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量占比已不算小規模了,我們如果現在還不考慮市場化,必然落后。我們惟一的優勢是小型化,做好就有可能實現突破,50萬輛、200萬輛的目標才有希望。為什么當初說搞小型化?主要是因為電池問題,就算比能量達到300瓦時每公斤,也不能滿足中級轎車的要求,更何況這還僅是研發目標。因此不要將純電動車定位為取代中級主流轎車。
不要總思考如何讓電池滿足車,也要反過來考慮如何讓車適應電池,現在能適當前電池水平的是中短途、微型化車輛。這是當前惟一可行的路徑,所以應加大對這種車型的支持力度。
實現市場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信息化帶動電動化。城里運行的電動大客車、電動出租車、電動物流車,包括私人車輛可以實現全部聯網,與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充分利用我們的信息平臺。例如,針對如近期的霧霾天氣,市中心是重點,可以通過聯網把市內小轎車的流量降下來。現在純電動的小型車應當既可以私人購買,也可以由集體運行,比如交給市中心的出租車公司大規模投放。用信息平臺實現聯網,對個人用戶也是很好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