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新能源汽車全社會都應尊重
認知 作為一個外行,我認為新能源汽車是指使用除汽油、柴油發動機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車,主要為使用電池和太陽能為動力的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特點是廢氣排放量大大降低,甚至達到廢氣的零排放。新能源汽車對于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意愿 如果新能源汽車整體性價比較高,能滿足正常使用;使用便捷、節省費用,沒有搖號、限行的限制等,會選擇購買。尤其是在北京限號行駛政策下,有時遇有重要事情又適逢限號非常不便,如果有一輛盡管還不適宜跑長途,但不用搖號甚至不限行,用于短途“補充交通工具”,將成為一部分人的優先選擇。
顧慮 當前,新能源汽車還屬于新生事物,各方面技術不知道是否過關。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使用壽命、行駛里程較短或充電頻繁且不方便,新能源汽車一般動力系統不夠強勁,且配置、性價比不甚合理等,這些可能成為私人購買者的顧慮。
建議 在私人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我認為,首先企業在技術上要提高和完善,要增大新能源汽車的科技含量,駕駛安全,行駛穩定。
其次,政府在政策上要扶持和推廣。如對于企業實行稅收上的優惠等,降低生產成本;對消費者不搖號、不限行、給補貼等;相應的基礎設施要完善,如增設汽車充電站、充氣站等。
再次,全社會要尊重和支持。媒體等各個層面要在觀念和理念上加強引導,對于使用新能源汽車全社會都應給予充分尊重,像騎自行車代步,體現的是對節約地球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貢獻;使之為榮、為時尚、為楷模。只有形成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才能實現“美麗中國”的夢想。
加大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
認知 雖然我的工作和汽車有些關聯,但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還不是很明了c我認為,不使用汽油作為主要燃料的機動車算新能源汽車吧。例如,我知道電力助力、氫能源、太陽能等一些新型能源用在汽車上。
意愿 假如買車有補貼、不用搖號、養車的費用更經濟、各地的新能源汽車加氣或其他能源配套設施相對完善了,我會考慮買新能源汽車。
顧慮 目前還有些顧慮。電池的使用壽命如何,車輛維修保養費用是否會更高,目前的道路設施是否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等。以電動汽車為例,充電站的數量在國內還很少,類似配套設施不完善會影響出行。
建議 我認為在私人領域中推廣新能源汽車,首先要由政府主導,加大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在應用上,要先加大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例如:出租車、公交車等,這樣民眾可以直接感觸到新能源汽車的好處。當然,如果能有一些公務用車是新能源汽車更好,以身作則嘛。另外,現在的政府補貼力度或范圍還應該加大。
加大新媒體營銷的宣傳力度
認知 我只是個汽車的使用者,從事的工作如果和汽車相關,也僅限于給汽車企業做社會化網絡營銷。對于新能源汽車的了解不是很多,大概使用新能源替代汽油作為動力燃料的汽車,都叫新能源汽車吧。
意愿 在北京車牌是非常稀缺資源,不搖號,只要能像正常的汽車一樣使用,價格合理,安全穩定,使用方便,我身邊會有很多人愿意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這樣的話,包括公司的用車都愿意選擇新能源汽車。顧慮目前不清楚技術是否成熟,是否安全可靠,長途會不會無法方便蓄能而半路拋錨,動力能否支持高速公路的需要,更換配件維修是否很麻煩,所以還在觀望中。
建議 我認為,要在私人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宣傳很重要。為了在短時間內擴大影響力,通過加大新媒體營銷的宣傳力度,尤其是新興的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宣傳,效果會更好。因為使用新媒體的人,大多是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的客戶群,而且新媒體很方便互動解答用戶問題,通過用戶的相互體驗見證,可以得到更有效、范圍更大的推廣。
鼓勵更換車輛而不是多買
認知 我個人認為首先是能替代現有的汽柴油燃料的能源,但電動車不能算真正意義的新能源,中國發電很多還是靠火力,通過燒其他的能源轉為電能,不是真正的綠色環保能源,而且電池本身的污染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新能源在未來一定是更節約資源,如果為了獲得一種資源要花更大代價,得不償失的方式提取新能源就沒有必要了。
意愿 如果購買新能源汽車能比現有車輛的總體費用更低,足夠安全,方便充電或方便補充能源,外觀造型不落后,綜合考慮后續維護成本、使用的便利性等,我會考慮購買。
顧慮 目前還有些顧慮,主要是新能源汽車是否安全穩定?使用是否方便?是否受地域限制或氣候限制?使用和維護成本如何。
建議 要更好地推廣新能源汽車,建議企業開展體驗式營銷,讓大家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了解新能源汽車,同時從政策和經濟上面給予更多的支持,鼓勵大家更換車輛,而不是多買一輛新能源汽車。
建議在三、四線城市推廣或出口
認知 我認為電力、太陽能、風能等作為驅動動力的汽車算新能源汽車。
意愿 目前沒有購買的打算,只有當新能源汽車配套關聯的硬件跟上(如充電等)才會考慮。
顧慮 主要是擔心汽車本身達不到汽油、天然氣驅動的性能充電麻煩,電池壽命短,電池污染,行駛里程短等問題。
建議 對于推廣新能源汽車,我有些不同意見。首先,是不是能保證新能源汽車的污染一定小于汽油車,一個鈕扣電池可污染地下水上萬立方米,車用電池會怎樣?
其次,如果不控制總量,建議在三線、四線城市推廣或出口。一線城市本來就擁堵,不搖號會導致更加擁堵,車行緩慢堵塞怠速狀態,隨之帶來的是更加污染,足以抵消電動車帶來的好處,搖號限制車輛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關鍵的是,我國是人口大國,耕地奇缺,人均資源量極端匱乏,環境污染,生態脆弱,都不容許以目前速度發展家用汽車。當前是20%家庭有車,這對于我國國情已經相當高了。
榜樣的力量最有效
我看到“兩會”提出新能源汽車相關議案的都是教授。其中廈門大學教授鄭蘭蓀的提案,主要從近期霧霾等嚴重污染是由于汽車排放的角度講,建議將部分公務用車選用電動汽車,由此將有效減輕大氣污染。
建議 對此提議,我首先贊成,雖然汽車排放不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但也難追究責任,公務車選用電動車確實是個好提議。但我認為,不應該僅從環保節能一個角度大力宣傳。電動車用電,發電用煤,燃煤產生污染。我國主要的能源結構決定了用電動車不一定總體降低污染,只是局部會好些。所以,從宣傳角度看,不要一味強調環保節能,其實未必。
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60%左右,遠超50%的國際能源安全警戒線,發展節能與新能源產業,降低石油依存度已是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的緊迫需要,戰略意義恐怕大于環保節能,尤其是為了石油而戰的事例大家也都清楚。要讓民眾了解,假如有一天沒油了,社會會變成什么樣?
建議 從推廣角度看,在出租車等營運車領域未必推得開,因為這些車是司機養家糊口的工具,怕麻煩,怕耽誤事,且這個群體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力弱一些。所以,我認為應該從公務車,也就是用行政經費支出的群體中推廣。具體就是在國內先從國家部委、機關大院,到大企業大集團;從中央到地方,從領導人到社會精英然后到普通百姓這樣的路線進行推廣,畢竟在中國榜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同時,要鼓勵企業向發達國家進行市場推廣一是能源結構和基礎設施適合電動車的發展;二是企業必須以盈利為目的,能上量才有可能有利潤。
糾結與困惑
認知 顧名思義應該是采用了油以外燃料的車吧。電動車應該算是新能源汽車,其他不太了解。
意愿 因為搖號一年半沒有結果,聽說要有政策買純電動車不搖號,正在考慮是否買一輛上下班用。自去年年底至今由于霧霾導致呼吸道疾病高發,也希望有更多沒有尾氣排放的車輛上路。
顧慮 電動車無法遠行,還要占用我的買車指標,我想出游或開車回老家怎么辦;充電在哪里充,能否像手機、相機等其他家電一樣方便;這種車開起來是否與普通車一樣;在哪里購買,有沒有特別的要求或手續。
“再多點兒”,“跑遠點兒”
認知 聽說過但不太清楚,應該是環保的車吧。
意愿 曾坐過純電動出租車,起步才8元較便宜,很愿意坐,但經常打不到,路上也少見。另外,想打這種車去豐臺、朝陽走親戚,司機都不拉,開玩笑說“有去無回”。
運營難處多
建議 這種車輛因費用便宜頗受歡迎,經常有乘客抱怨難得打到一回,實際上路運營數量應更多;充電時間應進一步縮短,充6個小時僅能上路3小時“賺不到錢”;行駛里程應當延長,目前無法滿足路稍遠點的乘客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出租車應有的作用;充電應更方便,本來就跑不遠,每次還要留出跑回充電站的電量;電池體積應再小點,這種出租車相當于沒有后備箱,逢年過節遇到行李太多的乘客坐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