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季不淡
對美國人來說,汽車仍然是生活必需品,尤其當存量車平均車齡處于高位時,新車購買需求注定要釋放一陣子。
2月是美國車市的傳統淡季,盡管如此,美國新車月度注冊量依然達到119萬輛,同比增長4%;前兩個月累計增長8%,可謂淡季不淡。2月數據對即將到來的旺季(春季)是一個良好的信號,另外淡季銷量的輕微增長對新車市場年化增速有很大影響。可以看出,作為美國經濟運行指示燈之一,美國汽車市場反彈高于其他行業。通用銷售總監認為,市場表現高于行業預期,皮卡、跨界車、小貨車等市場增勢良好,轎車增長稍微。
數據說明,在業界擔驚受怕的“聯邦政府財政預算削減”面前,消費者表現出了“堅不可摧的購買意志”。福特首席經濟學家Ellen Hughes Cromwick曾言:“財政削減計劃如果完全得到落實,將給GDP增速帶來0.5個百分點的下滑。”市場表現打消了多家車企的疑慮,使他們不再重視聯邦政府消減財政支出的負面影響。福特美國市場副總Ken Czubay表示:“消減財政難免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需求爆發等積極因素足以抵消?!比债a美國銷售副總Al Castignetti坦言:“消費者對財政預算的變化已經基本麻木,由于低利率帶來的利好,消費信心正在上漲?!?/p>
消費者信心高漲、房地產市場興旺、信貸政策寬松,無疑是支撐目前美國車市的三大利好。根據路透社報道,2月美國零售銷售增長1.1%,為9個月以來最大月度增幅,成為美國經濟幾乎火力全開的又一力證。房地產市場更是量價齊高、供銷兩旺,持續增加的房地產開工刺激了小貨車和皮卡的需求。在購車信貸和租賃方面,美國人正在享受最寬松的信貸環境,寬松的批貸限制、低廉的貸款利率、優惠的汽車租賃合約……諸多利好沖抵了財政緊縮、稅費高企和高油價的不利影響。
從各車企的具體情況看,日系和韓系市場表現很差,尤其日產、本田、起亞皆為負增長,豐田微增,現代增長低于市場均值;美系表現較好,克萊斯勒銷售量同比增長4%,在美國三大車企里增速最低;德系除了寶馬負增長,奧迪和奔馳增速較高。
通用銷往小企業的皮卡增長40%,通用美國市場總裁Kurt McNeil認為,皮卡的暢銷強烈證明了人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暢銷皮卡雪佛蘭Silverado銷量繼續井噴,同比增長大約30%(上月增長亦超過30%),銷量增長消化庫存,通用全尺寸皮卡庫存1月底為117天,2月底大約縮小到104天。
銷量增長促使優惠回調。2月,美國車企優惠支出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利潤空間增大,其中本田和日產的優惠幅度分別下降39%和24%。2月優惠反而增加的車企是韓國的現代和起亞。
2013年很艱難
當全歐洲的消費者都勒緊褲腰帶時,德國也難獨善其身。作為歐盟市場的一部分,德國車市受到歐盟經濟的嚴重影響,物價高漲、收入縮水、政府削減開支等一再侵蝕消費者的購買力。德國汽車制造商協會總裁Matthias Wissmann在日內瓦車展期間表示,2013年對于德國汽車市場來說將是非常艱難的一年,但歐洲其他國家可能情況更差。數據顯示,2月,法國和意大利新車注冊量分別下降12.1%和17.4%;在危機深陷的西班牙,由于政府的援助計劃,銷量下降了9.8%。
去年,德國車市表現穩定,一方面得益于德國經濟的支撐;另一方面依靠德系車在美國和亞洲的出色表現反哺利潤,以便能在歐洲進行打折促銷。2013年的情況有所變化。首先,德國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現了金融危機以來最大降幅;其次,一片欣欣向榮的美國車市和剛剛走出低速路段的中國車市2013年能夠提供多大支援還難以預料。Matthias Wissmann預測,中國和美國車市可能分別增長6%和5%。
根據法國汽車制造商協會的統計,法國2月新車銷售14.34萬輛,同比下降12.1%,1-2月累計下降15.5%。其中,2月標致雪鐵龍和雷諾新車銷量下滑皆超過10%。法國政府正在采取措施鼓勵環保型汽車的生產。
總之,市場疲軟、產能過剩和價格戰將繼續困擾歐盟同行,大多數車企預測2013年歐洲市場將整體下滑3%-5%。
在歐盟之外的英國,情況卻大不同。2月,英國新車銷售6.67萬輛,同比增長7.9%,連續12個月正增長。KPMG汽車部門認為,是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力支撐了市場,另外大力度的購車折扣和低貸款利率也功不可沒。
繼續下滑
據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公布,2月,日本國內新車(不包括660ml排量及以下)銷售29.24萬輛,同比下降12.2%,自去年9月政府補貼結束后已經連續6個月下降。日本迷你車協會的數據顯示,2月,660ml及以下排量新車銷售18.49萬輛,同比下降0.8%,此為過去15個月來此類車型銷量第二次下滑。
內外受困
2月,韓國國內新車市場遭遇兩位數下滑,銷售新車9.88萬輛,同比下降12.5%。隨著臨時性消費稅減免政策的結束,韓國新車消費需求的脆弱本性暴露無遺。與此同時,韓國車企在國外市場的表現也不是很理想,2月韓國車共在海外市場銷售55.25萬輛,同比下降4.2%,包括韓國生產和當地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