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蘋果競相進軍數字內容二手市場,這是否會沖擊現有的數字交易平臺,而原本已遭受重壓的傳統出版商和唱片公司,是否又將面臨新一輪的打擊?
2013年3月初,美國專利與商標局(USPTO)公布了蘋果公司新申請的“數字內容物品權限管理(Managing Access To Digital Content Items)”專利。蘋果將以該項專利為基礎,搭建一個數字內容的二手交易平臺,允許iTunes用戶將購入的音樂、視頻、應用及電子書等數字內容產品進行轉售。
此前,根據蘋果iTunes Store的《條款和協議》,從iTunes下載的音樂不可以轉讓給第三方。而好萊塢影星布魯斯·威利斯更是曾試圖起訴蘋果公司—他花費約4萬英鎊通過iTunes下載的音樂在其離世后無法留給家人。
事實上,看好數字內容二手交易商機的遠不止蘋果一家。在此之前的一個月,亞馬遜已經獲得了相關的技術專利。而號稱全球首家數字內容二手交易平臺的ReDigi雖被百代(EMI)旗下唱片公司Capitol Records控告侵權,官司在身,卻也正在計劃從大本營美國擴張至歐洲市場,并打算豐富可二手交易的數字內容門類,由目前的音樂向電子書、游戲、軟件乃至電影進軍。
數字內容二手交易市場的魅力究竟何在?
閑置率高達95%
在智能設備大行其道的今天,從iTunes或者亞馬遜上購買一首歌曲、一個應用或者一本電子書變得極為容易。并且這些數字內容的價格遠低于實體產品,甚至可以免費下載。具備了即時、簡便及價格低廉優勢的數字內容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蘋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119 個國家提供音樂服務(中國區不在其中)的iTunes Store擁有一個包含2600萬首歌的曲庫,其用戶已經購買和下載歌曲超過250億次;應用商店App Store 在155個國家中擁有5億用戶,應用數量達到77.5萬個,下載量突破400億;而iBook Store也已經向全球51個國家開放,下載量突破1. 3億(附圖)。據業內人士分析,未來iTunes Store的營收將保持10%的年增長率,而App Store的年增長率更將維持在50%。
而另一家數字內容的經銷大戶亞馬遜,電子書的銷售量于2011年5月就已經超過了紙質圖書。其2012年四季度財報顯示,當年電子書銷售額增長70%,Kindle購買、下載及借閱電子書的總次數超過1億。亞馬遜創始人及CEO貝索斯預計,未來五年,電子書的市場容量將會快速增長到數十億美元。
由于絕大多數的數字內容都以生活服務及娛樂產品為主,因此人們對這些產品的需求往往具有較強的替代性。伴隨著巨大的購買及下載量,數字內容的閑置率也明顯提升。根據美國Nuance通訊公司(NUAN,NDAQ)的報告,雖然用戶會下載很多應用,但閑置率卻高達95%,用戶只喜歡重復使用某些應用,而對另外一些則缺乏持續的興趣。因此,理論上來說,如此龐大的“閑置品”市場,一旦被盤活,無疑是又一座隱形的“金礦”,也難怪會引得蘋果和亞馬遜倆大鱷競相出手。
“復制”+“刪除”
基于數字內容產品非實物形式的物理屬性,當用戶從亞馬遜購買了一本電子書,或是在iTunes上下載了一首歌曲的時候,實際上并非真正“占有”,而只是獲得了使用該數字內容的授權。因此,數字內容的二次流通從本質來說也是文件在原始買家和二手買家存儲器(DRM)上“復制”+“刪除”的過程,從而實現授權的轉移。
第一個正式挖掘二手數字內容“金礦”的ReDigi,于2011年10月推出試用版,允許用戶在其平臺上出售和購買從iTunes上購買而來的音樂文件。為了確保音樂來源的合法性,首次使用該平臺的用戶會被要求下載一款所有權軟件。一旦通過確認,音樂文件就會從賣家的電腦及任何一臺同步的設備中刪除,同時上傳到ReDigi的云端服務器上。
ReDigi網站上所出售的音樂文件平均售價0.6美元,低于iTunes的0.99美元。為了吸引更多的歌手與其合作,ReDigi慷慨地給予他們20%的分成,并且當銷售所得超過25美元時,本季度所得會自動充值到歌手的PayPal賬戶上,而如果銷售額不足25美元,則會累積到下一個季度。ReDigi自身的盈利,則是依靠從每筆銷售中抽傭1%。
雖然ReDigi號稱自己是全球首家數字內容二手交易平臺,但事實上,早在2009年,亞馬遜就已依據類似的運作原理推出了電子書租借服務。除了交易主體的不同,二者最明顯的區別是,亞馬遜是一個更為純粹的第三方平臺,被轉手的二手電子書直接在原始買家和二手買家(借書者)之間“復制”,而在ReDigi的模式中,音樂文件會先從原始買家“復制”到ReDigi的服務器,再從服務器“復制”到二手買家。
依據這一原理,在亞馬遜的電子書租借平臺上,一旦用戶將購買的電子書出租,電子書在其Kindle上依然存在,卻無法打開,系統會將該文件復制到借書者的存儲器上,待電子書到期歸還,借書者存儲器上的文件被系統刪除,授權又重新回到了原始買家手中。租借的時間分為30天、60天、90天和120天,費用則依據時間長短而定。
亞馬遜意欲打造的數字內容二手交易平臺基本遵循的也是同一原理,只是出租服務的時間軸被無限拉長,直到其被再度轉手,并且電子書、音樂、視頻和應用都包括在交易范圍內。
蘋果的“數字內容物品權限管理”雖同樣申請了專利,但基本也是圍繞數字文件在買賣雙方存儲器上的“復制”和“刪除”而做文章。其與亞馬遜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蘋果明確提出,用于購買二手數字內容的費用中的一部分將會支付給內容的創作方或是初始發行方; 而亞馬遜則是限制了數字內容被轉手的次數,以防止二手價格一再下跌,最終擾亂一級市場的交易。
再度沖擊傳統出版商
ReDigi公司的CEO曾公開表示,其目標是讓出版商成為這個次級市場中的一分子,讓他們持續分享數字內容的銷售收入。然而,即便數字內容的兩大銷售平臺亞馬遜和蘋果雙雙殺入,ReDigi也已經準備把戰線從美國本土拉到歐洲大陸,質疑數字內容二手交易的聲音依然層出不窮。
除了類似ReDigi所卷入的版權糾紛,更多的懷疑則是圍繞數字內容的“虛擬”特性。因為數字內容并無實物載體,所以一手、二手之間并無本質區別,既不會出現劃痕,也不會缺頁撕毀。既然二手數字內容的價格要低于一手的,品質又相同,消費者購買一手的動力何在?據此,市場的擔憂主要集中在,二手交易平臺的出現是否會對現有的數字內容市場造成威脅,甚至侵蝕已有市場?
從亞馬遜和蘋果的舉動來判斷,它們似乎不會愿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二手交易平臺到底是會推動還是沖擊現有數字內容市場,只能留待時間來檢驗。相比之下,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存在和可能的發展壯大將進一步蠶食傳統出版商和唱片公司的生存空間。尤其是亞馬遜尚未明確表態,是否會給予作者或發行商分成,實際上,其可以用電子書、音樂的二次、三次銷售收入分成作為談判的籌碼,吸引更多的作者與其直接簽約,從而加快自身變身出版商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