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正在演繹進行中的滬深A股市場行情定性為"結構性牛市行情”,這是由如下國內外、市內外幾個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的:
一是美國經濟已經擺脫衰退,華爾街三大股指均創出了次貸危機后的新高,其樓市也已恢復到危機前的價位,退出QE也在不遠處,而利率向上、貨幣收緊正是實體經濟向好趨勢的標志。至于說債務上限問題,顯然不足以再把世界推進危機,共和、民主兩黨扯皮一陣后就會達成妥協協議。
當然,對外部環境市況也不可過于樂觀,相比美國,歐洲經濟金融的情況就差了一些。二是中國的政治、經濟現狀稍微令人樂觀一些,尤其在金磚國家中更顯得出類拔萃,在不久前的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宣稱,“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會更精彩”,更重要的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經開張,這讓世人看到了中國推動開放、改革、發展的信心和行動。
A股市場的IPO重啟,有人認為重啟IPO不利于市場行情向上走,我沒他們那么悲觀,理由是,不論是主板,還是中小板、創業板,攤子已經鋪成,不再需要數量擴張了,以后即使重啟IPO,也不會像一年多前創業板發行新股那樣,大步流星一周同時、連發幾只新股了,以后再發行新股,肯定會更注重上市公司新股質量,這應理解為對A股市場的利好才是。
回到A股市場的紅波綠浪中,該如何理解這個結構性牛市行情呢?很簡單,A股市場下一步仍然是有的行業、板塊會沉落,有的行業、板塊會躍升。比如,傳統銀行業會沉落,而互聯網金融仍會有戲;比如煤炭業會無可奈何花落去,而頁巖氣開發則會如旭日高升前景大好,比如最近最強勢的個股潛能恒信,這股筆者在6月29日的股評文章中就提到過,那時它還在底部爬著呢;其它傳統產能過剩行業也會沉落,信息知識經濟則會持續向好,中國推出上海自貿區,目的就是要在未來與美、歐主導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議對接并軌,而TPP和TTIP是自由貿易、投資的升級版,比WTO高兩個層級,要點是知識產權保護和信息知識經濟的投資貿易。
所以我今年的關注、投資重點在創業板、中小板的新經濟成長股,創業板站上1000點后又屢創新高,不少人就不斷預測它要調整了,我看這些人的氣量實在是太狹小了,創業板指的起點就是1000點,擴容到330多只股票,如今才漲到1300多點,綜合算一下,創業板大多數個股其實還處于1000點以下,這種點位,它怎會回調?
所以我下一步的策略是慎追漲、多等漲,慎追漲指的是慎重介入今年漲幅已經過高,但有遠大發展前景、可以持續炒作的板塊個股,如上海自貿區板塊股;多等漲指的是把關注、投資重點放在創業板、中小板那些股價在腰斬、除權后僅有發行價30%價位的個股,如魯豐股份、麗鵬股份、慈星股份、海倫哲、寶莫股份、南洋科技、世紀瑞爾、大金重工、泰勝風能、榮盛石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