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考生總體照顧率超過了18%,幾乎每5名考生中就有一人享受照顧,平均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直接加分。
5月17日,高考填報志愿截止的最后一天,北京楊楚(化名)一家終于決定將京外的一所重點大學作為兒子楊天(化名)高考的第一志愿。對于這個決定,楊楚感受到了“切膚之痛”:“是誰剝奪了孩子上一流高校乃至北大、清華的機會?”
楊天就讀于北京市一所知名的示范中學,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第一、第二次模擬考試成績在學校乃至全區都名列前茅。如果發揮正常,根據往年分數線,楊楚認為,兒子有實力沖刺北大、清華這兩所高等學府。
“我不敢報北大、清華,因為我是‘裸考’。”直到5月17日高考填報志愿前夕,楊天才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父親。他所說的“裸考”,就是不享受任何高考加分政策,僅憑原始考試成績報考大學。
驚人規律
5月8日,北京教育考試院發布了北京市2013年高考照顧對象名單。高考照顧政策分為兩種:一類為直接加分,另一類為優先錄取。北京市高招辦主任袁槐蓮透露,考生中享受10-20分投檔加分的共9700余名,享受優先錄取的共3600余名。然而,今年北京市高考報名的考生總數為72736名,這意味著,北京市高考考生總體照顧率超過了18%,幾乎每5名考生中就有一人享受照顧,平均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直接加分。
仔細查閱往年高考各分數段的加分情況,《民生周刊》記者發現分數段與加分率之間存在著驚人的規律:分數越高的考生加分率越高,加分率隨著分數的降低而降低。有網友形象地將這種現象比喻為“給肥豬貼膘”。
來自計橋高考志愿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市高考理科投檔成績高于700分的考生有17名,其中有15名享受高考照顧,照顧率達到了88%;高考成績低于700分的考生,每降低10分,照顧率也會相應下降,分別為:90%(690-699分)、89%(680-689分)、65%(670-679分)、47%(660-669分)、48%(650-659分)、42%(640-649分)、32%(630-639分)……
“這種分數的高低與加分率呈明顯正相關的現象,說明了教育不公平現象始終伴隨學生成長。高考的高分段考生,許多從小就開始享受教育特權,進入重點學校、享受老師重點培養等貫穿他們受教育經歷的始終。因此,這一部分孩子高考成績往往更優秀并且能繼續享受高考照顧。”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高考加分政策給楊天的報考增加了極大的不確定性。楊天所處的650分以上的分數段,2012年高考照顧率達到了56%,是高考平均照顧率的三倍多。“我們參考的是孩子模擬考試的成績和排名,但最終高考加分會給孩子的排名帶來多大的影響,很難估計。”楊楚表示。
為了保險,楊家決定為孩子報考京外的一所名牌大學。
加分丑聞倒逼改革
2010年,是我國高考加分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年。當年爆出的多起違規高考加分丑聞,讓高考加分的存廢與改革成為輿論焦點。
開年幾個月內,廈門馬拉松的群體舞弊以獲高考加分事件、四川省中學生游泳錦標賽破紀錄“賣獎”丑聞、臺州一中4名官員子女獲20分加分丑聞、浙江二級運動員買賣事件、“三模三電”舞弊事件等紛紛曝光,引起全國震驚。
爭議和反對聲如同堵在大壩一頭的洪水,焦慮地等待著一個出口。
終于,大壩出現了第一道裂縫。
2010年7月29日,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要“清理并規范升學加分政策”。
4個月后,當人們還在用“不痛不癢”、“雞肋”等詞語來評價《綱要》關于高考加分的規定時,第二條更大的裂縫出現了。
11月14日,教育部聯合其他四部委發布《關于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對競賽類高考加分項目進行了調整,全國性競賽獲獎者不再具備保送資格,省級競賽獲獎者不再具備加分資格。同時將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縮減為8項,并規定了測試流程、紀律等。《通知》還要求各省(區、市)系統清理高考加分項目,嚴密防范、嚴厲打擊加分資格或身份造假。
加分政策全國“瘦身”
《通知》下發后,教育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2011年秋季起,進入高一的學生開始適用調整后的新辦法,2014年招生時將全面適用新加分政策。
《民生周刊》記者查閱各省的政策調整,發現絕大部分地方性加分政策調整都將從2014年開始實施。
楊楚也關注了北京市2014年起將實施的加分“新政”。北京市教委2012年公布的“2014年北京高考照顧加分政策調整方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減少了加分項目,二是降低了加分分值。
針對北京高考加分“新政”,儲朝暉認為,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高考加分的惡性競爭,避免家長為加分“四處走后門”,也可遏制中學階段各種競賽、比賽白熱化。
但此輪國家及各省加分“新政”的出臺,仍難以令人滿意。
“只要有加分項目存在,就會有家長想盡各種辦法去找關系、托門路,通過不法手段謀取用以加分的證明。目前的高考制度不盡完善,但起碼要公平。”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表示。
“從全國來看,還有很多沒有必要存在的項目依然被保留下來。”儲朝暉這樣評價各地的政策調整。
“高考加分政策調整,僅是在現行全國統一高考、計劃招生體制下的微調,遠未觸及高考改革的核心。”儲朝暉認為,從長遠看,推進高考改革,讓學生自主選擇高校,并賦予大學自主招生權,才是關鍵一環。
兒子剛上高中的時候,楊楚的朋友就曾反復勸他要盡早“運作”高考加分事宜,但出身貧寒、30年前靠“裸考”進入名牌大學的他并不贊同這種做法。
不過,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楊楚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兒子那句“我不敢報考北大、清華,因為我是‘裸考’”。“如果當初早作準備,孩子是不是就沒有今天的苦惱了?”
楊楚問自己,但是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