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雅得·魯米醫生是八十年代外科醫生代表大會的焦點。他的無縫手術技術能夠保護皮膚,避免疤痕的出現。在展示這項新技術的時候,魯米手里拿著一個橘子。于是,在那個時代的報紙中,人們總是看到微笑著舉著一個橘子的魯米。然而,這種技術最終沒有施行。
后來,當初的發明者轉向研究“毛發移植”。“胡子象征著陽剛、強大、智慧和忠誠,沒有胡須的男人會被認為是弱小、可疑的,不能算真正的男人。”魯米說,“你很難想象,絡腮胡子在這里有著怎樣的社會意義。最近有個來自埃及的顧客。他不得不離開他的村莊,因為他無法忍受巨大的壓力。他被驅逐出境,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他天生就面部光滑,沒有毛發。”
沒有胡子是一種恥辱。不只是在阿拉伯國家,在其他地方也有這樣的觀點。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像魯米這樣的“植胡須醫生”應運而生。魯米來自巴格達,他離開伊拉克去英國讀博,獲得了整形外科幾個不同的博士學位,最終獲得了英國國籍。
魯米剛剛從手術室中走出來,穿著一件手術服,邊邊角角露出繁盛的體毛。在沙特阿拉伯,領導人的照片掛在所有店鋪中,他們全都是大胡子。魯米的“新的你”外科診所中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謝赫(阿拉伯部落首腦)不是帶著大胡子上臺執政,簡直不可思議!但是沙特阿拉伯外長只有稀稀疏疏的胡子茬兒。魯米不想更加詳細地談論這個問題,他只說“刮干凈胡子并不是沒有胡子。”
魯米在墻上掛了一些證書,顯示他自身的強大和智慧,其中有因新無縫手術技術獲得的東芝發明獎。植胡須和體毛移植大同小異。魯米拿出一個發根皮氏培養皿,把后腦勺皮膚上的一個個小囊扎出來,把它們植入上唇。“要植入500根毛發,我們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新毛發長半年之后重新治療。”為了不傷害皮膚,小囊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移植,一共需要三個手術。一個完美無瑕的茂密胡子約需2萬迪拉姆,約4200歐元。
“很多人仍然希望他們的問題能用藥物解決,他們并不了解這種新技術,多少有些害怕。但是,這種情況會慢慢改變。”魯米說。他認為前來植須的客人會增加,很多沙特阿拉伯人更傾向于在國外植胡須,最好是在伊斯坦布爾,因為那里的外科醫生專攻阿拉伯世界流行的胡須。
魯米的客人也來自其他阿拉伯國家或是想要在阿拉伯世界站穩腳跟的其他國家人士。來自班加羅爾的印度建筑師阿卜杜爾·薩義德一年前讓魯米給他的頸部和臉頰植了2000根胡須,效果明顯。44歲的他說,他一直想要胡子。作為獨立的企業家,他需要特別的外貌,以應對來自迪拜的訂單。手術后他馬上去麥加朝圣,帶著胡子朝圣一直是他的夢想。在朝圣過程中不允許剃胡須,但是沒有規定說麥加朝圣者一定要是大胡子。虔誠穆斯林在下巴留著拳頭長短胡子的習俗,只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在《可蘭經》中并沒有提及。
“新的你”診所提供各種類型的胡子。當然,小胡子需求最大。魯米說:“如果后腦勺皮膚上的小囊夠好,也可以植個大胡子。”能不能植一個“本·拉登”胡子?“當然可以。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提出這種要求。”
[譯自德國《明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