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乎沒有什么禮物能與大衛·威曼德去年送給妻子卡羅琳的圣誕禮物相媲美了。卡羅琳是一位囊性纖維化(一種侵犯多臟器的遺傳性疾病)患者,醫生說她的腎功能已經衰竭,唯一的希望就是進行器官移植,而卡羅琳深愛的丈夫毅然獻出了自己的一個腎。
1997年,大衛和他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愛人卡羅琳成婚。婚后第三年,卡羅琳便遭遇了她人生的第一場生死危機,為了救妻子,大衛捐出了自己的部分肺臟。這兩次感人的“奉獻”被認定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同一人向另一人活體捐獻兩個重要器官”的成功案例。活體器官捐贈者先后捐出肺臟和腎臟是史無前例的,器官移植手術的風險本身就很高,而被捐贈者又是與捐贈者毫無親緣關系的妻子,這種天衣無縫的匹配極為罕見。
近期的這次腎臟移植手術是2012年12月12日在倫敦西區的漢姆史密斯醫院進行的。手術很成功,卡羅琳恢復得也很好,夫妻二人在圣誕節前夕回到了位于埃塞克斯郡價值50萬英鎊的豪宅中。
39歲的丈夫大衛是摩根大通銀行的會計師,他接受了《每日郵報》的采訪。“我早就知道卡羅琳有這種遺傳性疾病,婚前檢查時醫生告訴我未婚妻的健康狀況不樂觀,病情很可能惡化甚至死亡。為了我們的愛情,我愿做出任何犧牲,我不忍看到卡羅琳無助地死去。捐出部分肺臟后,妻子死里逃生,我感到萬分幸運和欣慰。如果她需要一個腎臟,我也會送給她。與第一次的手術相比,第二場手術的風險更大,但我一點也不害怕。”
對于卡羅琳來說,比她小三歲的丈夫為她做的這一切讓她感激終生,她說:“丈夫太過于關心我是不是遭罪了,絲毫沒有考慮自己的健康。”
根據英國人體組織管理局的統計,每年英國大約有1000人為朋友或家人捐獻出一個腎臟。志愿者必須提供相應的醫學檢測報告以證明他們的身體足夠健壯,還要理解捐獻器官是一個非常冗長的過程,對捐贈方和接受方的精神意志都是艱巨的考驗。移植手術完畢之后,雙方都需要12周的恢復期。在移植腎臟的過程中還會出現三千分之一的死亡率。
1996年,當大衛向卡羅琳求婚時,卡羅琳就已經被漢姆史密斯醫院列入等待接受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名單中。卡羅琳只有兩歲時,就被診斷出患有這種遺傳基因缺陷導致的先天性疾病。兩個人自童年就相識相戀,雖然無法治愈的疾病擺在他們面前,但不能成為他們結合的阻礙。病情嚴重時,卡羅琳需要天天吸氧才能熬過去,最終只能完全依賴呼吸機,“但我從未想到大衛會把一部分肺捐給我,讓我更順暢地呼吸”。
囊性纖維化是白種人中最常見的導致壽命縮短的遺傳性疾病,30%的患者是成年人。這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在北歐和美國的發病率較高,黑種人較少,亞洲人極為少見;各地區的患病率不一致,死亡率高。近年來由于早期診斷與合理積極治療,病人的存活率已有所提高,至少有25%的患者能活到成年,有9%的患者年齡超過了30歲。囊性纖維化會影響到人體內部臟器的功能,特別是肺部和消化系統。病人的外分泌腺幾乎都受影響,腺體被管腔內粘稠的、固體狀的嗜酸性物質所堵塞,造成病人難以正常呼吸和消化。
當卡羅琳的肺病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時,她不得已來到了倫敦西區的哈瑞福德醫院,這是歐洲最著名的心肺病醫院。卡羅琳說:“主治醫師的態度非常謹慎,他們說本院曾經做過幾例活體肺臟移植手術,但手術風險高,術后的成活率也不理想,病人很有可能撐不過排異反應這一關。”
起初,夫婦并沒有考慮肺臟移植的方案,但卡羅琳的狀況越來越糟,做移植手術是活下去的唯一辦法。卡羅琳的父親、兩個親兄弟和一個堂兄弟,再加上大衛,進行了器官移植匹配檢驗。令人驚奇的是,只有大衛與妻子完全匹配,她的堂兄與她部分匹配。卡羅琳有點兒不敢相信這個結果,這難道是上帝的安排嗎?
主刀醫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器官移植專家馬格迪·雅各布爵士,但他也有過手術失敗的病例。這位名醫飽受爭議,夫婦的心情也喜憂參半。
雖然這例肺移植手術大獲成功,英國政府卻暫停了這一風險極大的醫學嘗試。時至今日,卡羅琳的病例都被認為是英國醫學界的奇跡,因為在英國接受肺移植手術后依然健康存活的病人僅有四名。手術10年后,只有50%的病人還健在,而卡羅琳已經平安無恙地活了13年,很少出現并發癥。大衛的肺臟在卡羅琳的身體內運行得相當理想,她的呼吸功能已基本接近于正常人。卡羅琳的傳奇故事令人驚嘆不已。
然而,卡羅琳還需要服用一些強效藥物來抑制免疫系統的排異反應,避免身體抗拒植入的新器官。此外,囊性纖維化還影響到了她的消化系統,卡羅琳不得不每天服用特制的生化酶和免疫抑制劑來保護其他臟器。從臨床統計資料來看,有5%的患者在接受肺移植手術后會因為服用這類藥物而使腎功能嚴重受損。不幸的是,卡羅琳就是其中的一例。2012年,醫生告知她需要立即進行腎透析或接受腎移植手術。卡羅琳說:“我并不拒絕接受透析,但是我面臨著額外的風險——我已經接受過一次重要臟器的移植手術了。再次手術會加重被感染的風險,也會影響透析的效果。醫生對我這樣棘手的病例顯得束手無策。”
第一次手術后,大衛背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對于再次捐獻腎臟,他覺得那只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后續手術而已。他說:“我的肺已經在妻子體內安營扎寨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為保持肺功能正常而服用的藥物又傷及了她的腎臟,我榮幸地再次應征入伍來挽救她。我是如此愛戀比我大三歲的小甜心,所以我絕不能看到她的生命再次受到威脅。”
腎移植手術由英國國家醫療總局的納迪·哈基姆教授執刀,手術過程相當順利。大衛術后在醫院觀察了五天即出院,妻子在丈夫出院后的第四天回到家中。康復專家稱,大衛在術后1個月左右就可以上班,而卡羅琳還需要幾個月的康復時間。
英國人體組織管理局的一位新聞發言人說:“威曼德先生兩次活體捐獻器官的壯舉值得慶賀,開創了活體器官捐獻的先河。活體器官捐獻是器官移植手術的一個重要來源,威曼德英勇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哈基姆教授補充說道:“在我職業生涯中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真是讓我感到大開眼界。”對卡羅琳進行肺臟病情診斷的內科醫生馬丁·卡比博士說:“我還從未遇到過配偶兩次捐獻臟器的病例,這真是一個極為罕見的特例。我對威曼德先生佩服得五體投地。”
大衛自豪地說:“如果妻子需要我第三次幫助,我責無旁貸。我覺得我為妻子做的也是我個人生命的一種延續,因為我的器官能在愛人的體內繼續運行,這也是我們愛情的升華。兩次手術從醫學觀點來看都不可思議,但的確成功了。如果我和愛妻的故事能夠鼓勵更多的人投入活體器官捐獻,這個世界將更加美妙。”
[譯自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