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人很驚訝。成功的起點是放下你的判斷去接觸,無論是人性,還是能力。”隊長夏華說她特別想了解像汪小菲這樣的80后年輕創業者的心態。
2013年7月5日,北京。在王利芬組織的《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開拍晚宴上,12名參賽企業家悉數到場。汪小菲一身時尚而不失穩重的行頭、高高的個子、一絲不亂的發型,在人群中很顯眼。
柳傳志在沒有深入接觸之前,對他的印象也是外界宣稱的“富二代”。后來,柳傳志說他很能干,也很肯干。在夏華、袁岳這樣有著二十幾年創業經歷的前輩面前,汪小菲很謙卑。
“汪小菲和媒體宣傳的形象完全不符。”受邀參加晚宴的丁辰靈在細致地觀察后,放下了他的偏見,“甚至顯得靦腆。”丁說能從言語中感受到汪想證明自己,“他會證明那些給他貼富二代標簽的媒體都是錯的。”
現在,汪小菲創辦了自己的企業,擁有了自己的茶品牌。“(他)是一個能獨立做事的普通人。”丁辰靈沒有想到的是,汪小菲僅用幾百萬的啟動資金就做成了別人需要耗資幾億元的事。
“我以前太主觀,現在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樣了。”汪小菲說他很幸運在30歲的時候,終于知道自己是誰,喜歡干什么、能干什么。
臺北生活給汪小菲帶來了第二次創業靈感,與第一次創辦蘭會所不同,他要推廣“健康生活理念”,打造一款“能改變人的生活方式”的產品。為了強化這個意識,他甚至給自己列了一個清單,左右兩側分別寫上“成”與“不成”。寫上他能做的、他想做的事情,分析“為什么成,為什么不成”。其中有一項是“茶飲料”。
臺灣人素有喝茶的習慣,茶飲料很暢銷,包括零卡路里、無糖、功能性,以及切油茶、分解茶等。汪小菲入鄉隨俗開始喝茶飲料。“喝起來以后發現上癮了,我老想在北京喝。”有時候汪小菲會從臺灣帶成箱的茶飲料給北京的朋友們喝,“他們都特別愛喝”,以至他只能悄悄藏起一些。“我干嘛不自己做這個飲料?”
他開始分析自己能不能做這件事。現實情況是,想在快銷行業再創立一個飲料品牌,將面臨資金、團隊、渠道、推廣等現實困難。
“如果我沒干的話,有一天這個產品成功了,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我會后悔的。”汪小菲決定試一把,他覺得“如果我當初怎么怎么樣了”一定是失敗者說的話。
“毫不保留”、“認準了就要去干。”王利芬很了解汪小菲的性格。
有了想法后,汪小菲回北京就做了一次市場調研。他發現在大陸市場上,茶飲料也在以每年30%左右的增長速度異軍突起。他意識到這是他的機會,但又不想在俏江南的平臺上干這事,他要搭建一個新的專業團隊。
他遇到了杜嘯,一位去俏江南推薦產品的職業經理人。汪告訴他,自己想做一款茶飲料。
第二天,杜嘯再次找到了汪小菲,說:“這個產業很有發展前景,我要辭職跟你一起創業。”
“你能給我帶來什么樣的團隊?”汪小菲覺得杜嘯是快銷行業資深的職業經理人,在團隊搭建和人才引進方面是得力人選。于是,汪小菲賣了一套房,和杜嘯湊齊了1000萬的啟動資金,創辦了北京合潤麟食品有限公司。他們很快找到了采購總監、渠道總監和營銷總監。
“臺灣的家人能給很多意見,他們很懂茶飲料。”在臺灣,汪小菲展開了實地調查和產品研發。他會到街頭、便利店找陌生人詢問情況。當然,最理想的場所還是俏江南臺北店。
“你們喜歡喝沒有糖的?”“你為什么買茶飲料?”到店用餐的年輕客人會被拿著菜單走到他們面前的汪小菲嚇一跳。“他們一看是我,愿意跟我聊。”臺灣年輕人對茶飲料的熱愛程度和專業程度,讓汪小菲更堅定了他對未來大陸市場年輕人消費習慣的判斷。
我很好奇他如何能放下身段,去跟陌生人打成一片。我們約在北京郊外的一處馬場拍攝照片。忙著開會還沒來得及吃午飯的汪小菲如約而至。滿地的落葉被秋風吹起,沙塵撲面而來。我們想讓他在馬場唯一的一家小咖啡館后拍照片。
“咖啡館很小,已經有一些客人了,你介意嗎?”我的潛意識里,他應該想要躲避人群的關注。
“3年前到現在,我還是沒有這方面的保護意識。為什么沒有?正常日子還是得過吧,家里人覺得這樣挺好就好。我還是有正常的朋友,還是得延續想過的生活方式。”

有一段時間,他突然發現不管做什么,都會有人拍他,把他寫進新聞,有時還會取不太好聽的標題。“我的自我消化能力特快,雖然有時候覺得很窩火,很懊惱,我覺得是造謠,對價值觀底線的破壞,但過兩個月就忘了。”他依然排隊等號吃烤串、擠地鐵、搭電梯。“(路人)看到我第一反應是認錯人了。”
有一天晚上,汪小菲和朋友一起去望京吃烤羊肉串,他們坐在街邊小板凳上喝著啤酒的樣子被一個微博粉絲拍了下來。汪小菲看到對方@他說:“我剛才看見那個人是你嗎?路邊上蹲著,坐一板凳喝啤酒還聊得挺高興。”
“這是我喜歡的生活方式。”
在借鑒了很多日韓產品的基礎上,私家茶的研發工作完成了。但很快,汪小菲遇到了一個大問題:成本控制。
私家茶甄選大麥、普洱、蕎麥、玄米、綠茶、薏米、苦瓜七款原材料研制而成,除去工藝制作的成本攤派,僅原材料采購就要求私家茶的市場定價不低于6元/瓶。
“不能超過4塊錢。”在汪小菲的概念里,他不僅是想賣一瓶飲料,而且想通過這款產品推廣健康生活理念。售價過高將違背他的初衷。“只能讓供應商讓利、加工廠讓利、我讓利。”
汪小菲親自一家一家地跑供應商,最后找到一家供貨優質的臺灣供應商。“因為我是臺灣女婿,降了30%的價格。”為了摳成本,汪小菲還親自參與了S型瓶身的設計。“一個瓶蓋、一克重的瓶身都影響到最后幾毛錢的銷售價格。”汪小菲要由繁至簡,“去掉我們不需要的東西,降低成本,把(私家茶)里面的成分提高含金量。”
私家茶的市場接受程度比預期要好,“難點還是在廣告投放和渠道建設。”私家茶屬于低單價、靠走量提高銷售額的快銷品。這就要求渠道與廣告雙劍合璧,互打組合拳。“(讓受眾)快速接觸、了解產品,(渠道)馬上布局,迅速打廣告。”這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很多朋友都跟汪小菲說,“你做這個事,兩三個億就打水漂了。”
“到目前為止,合潤麟沒有用過俏江南一分錢,完成了從產品研發、代工,到渠道搭建的各個步驟。”汪小菲骨子里是個很執著的人,他要用最少的錢拿下市場。
柳傳志說,不想動用身邊一切朋友資源的企業家都是失敗的企業家,尤其是創業階段,“如果連你的朋友都不相信,誰還會相信你?”汪小菲想到了自己的“知名度”,關注度對于餐飲行業或許是一把雙刃劍,但是“名氣對于產品很重要,產品就怕別人不知道”。
“他是用心去跟別人交流,所以有很多朋友。”夏華認為這是汪小菲的優勢之一。汪小菲覺得他能把身邊的資源充分調動起來,“把負能量轉為正能量”。
“我有這些資源,在腦子里把要做的事列一個清單,誰能幫到我,我能幫到誰,怎么給客戶帶來體驗,全列出來。”為了節省廣告費用,汪小菲讓團隊列了個專業的廣告渠道投放建議,“我從里面選一些,原來這老板我認識,那個人能找得到,開始挑出來挨個打電話,都來給我開會出主意。”“我有一個叔叔做了20年航空傳媒,他幫我基本上是零成本的,還倒貼錢幫我做這件事。”
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給了汪小菲很好的投放資源,還給他出了很多主意,比如拍微電影。通過江南春,汪小菲還聯系上了1號店創始人于剛。“在1號店上線,也沒太多成本。”
今年下半年,私家茶廣告在一線城市地鐵站、寫字樓,愛奇藝、優酷等受眾關注度較高的媒介上進行了一波集中投放。“拍廣告時,我們親自上陣,太太就是代言人,我就是編劇和導演,腳本都是我想出來的。太太也請臺灣的好朋友來幫忙。用這種方式,拍出來的廣告效果還不錯。”
這款廣告沒有濃重的商業氣味,而是主打健康理念,在情感上更容易貼近消費者,這本身就降低了推廣難度。與此同時,汪小菲充分調動自身名氣優勢,承諾以發布微博的形式免費幫助廣告商做推廣,這成為吸引廣告商低成本合作的另一個十分有利的條件。
不僅是廣告商,渠道商也被汪小菲的微博“吸引”了。通過這種互惠互利的方式,汪小菲與7-11北方區負責人也達成了同樣的合作。銷售數據顯示,私家茶在7-11全面上架后,很快成為飲品銷售榜上的亞軍。
配合密集的廣告宣傳,私家茶線上、線下渠道已經全面鋪開。汪小菲還帶領團隊迅速展開了地面戰,“在冬天之前鋪滿簋街、五道口、社會超市這類餐飲類渠道。”“一家一家攻下來,我們弄輛小車自己給他們配貨,一條街全能配上,效率越高成本攤銷就越大。”
在知名度不斷上升的情況下,汪小菲卻刻意“喊停”了。他決定在明年3月前不再增加廣告投放。前期大量的廣告占用了很大一部分資金。他打算接下來的幾個月扎實地做好鋪貨上架和新產品的研發,從而保證公司現金流平衡。到今年年底,團隊將增加到200人,如果不做大范圍的廣告投放,“基本上盈虧平衡了”。“創業型公司不能弩,不能鉚著勁去干。”
汪小菲給自己的底線是:不再添錢。創業型公司,尤其在初創階段,需要大量資金支撐。汪小菲的創業資本來自于他賣房所得,“不可能說我這邊賬戶上還有以前掙的錢,再賣房子,再賣東西往里填。這不是創業者的事。”現在,他要為企業融資。“鎖定一家深入往下談,已經差不多了。”
這位投資人曾問王利芬:“你覺得我投他行嗎?”“你投他絕對沒有問題。”《贏在中國》全程封閉錄制24天,王利芬非常看好他。
汪小菲工作起來很拼命,辦公室里放了一些花生、餅干,往往一個會接著一個會,他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他也是一個非常注重家庭生活的人,每周都會安排兩天三個晚上在臺灣陪家人。“家和萬事興,家庭很幸福,工作上才能得到支持,才能投入進去。”
《贏在中國》第三期的任務是為樂蜂網拍一條病毒視頻,宣傳“不美不活”的理念。隊長夏華讓汪小菲擔任總導演。評判標準之一是優酷上的視頻點擊量。“我得讓我老婆轉發一下(微博)。”
“以前我覺得她應該配合我。”可大S極其講原則,她必須先看過視頻內容 ,認可后才轉發。“她愿意看,也覺得不錯,發自內心的。什么事都不要強迫另一方非要去做。”
汪小菲明白,大S在娛樂圈二十多年,有自己的形象定位,她在用信用為自己作擔保,所以他要更謹慎,“不能因為我的一個疏忽影響到她。”尤其是在大S為私家茶代言這件事上。
“我可以幫你代言,但是你要把檢驗檢疫報告全部都給我,一個不能少。”大S甚至還拿著私家茶親自送到臺灣的檢驗檢疫機構檢測,并且會定期要求對產品進行抽檢。
“她還要喝,好不好喝她再跟我談代言的事,而且還要簽合同,這很重要。”汪小菲說太太是一個對自己、對產品、對合作廠家要求特別嚴格的人,“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一定要照章辦事。”
采訪到最后,我問他對成功的定義,他說:“從企業家角度來說,要做一款好的產品,能給消費者帶來有益的東西。對我來講,現在衡量是否成功的一點就是家庭和工作之間是否達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