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4月9日的“米粉節”上,小米再一次引發關注:2012年小米銷售手機719萬臺,實現營收126.5億元,納稅19億。
自小米手機誕生之日起,雷軍就把營銷這塊地兒扒拉給了黎萬強,他追隨雷軍十年,曾任金山詞霸總經理,現在是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負責手機營銷及MIUI(米柚)項目。
黎萬強利用互聯網渠道做品牌、賣手機,用了3年時間,締造了“小米”神話——火箭般的成長速度;上百億的銷售額;成功地“去山寨化”,成為一只個性鮮明、擁躉眾多的“中國版蘋果”。
他也被稱為“口碑傳播營銷的珍稀人類”、“另辟蹊徑的營銷專家”。“我討厭‘粉絲經濟’這個詞,商業味太重了!”這位昔日優秀的產品設計師完全不把外界追捧看在眼中,他告訴本刊記者成功之道很簡單,“就是回到產品本身,用人話把小米手機的品質告訴大家,僅此而已。”
黎萬強是廣東茂名人,氣質溫和,善于與人交流,講話很有節奏感。念書的時候,他是學校攝影協會會長和文學社社長,喜歡做創意和設計方面的事情,這么多年,他的工作確實一直圍繞著設計和創意。
從西安工程大學畢業后,黎萬強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金山,在金山他待了十年,最初在珠海金山,2004年雷軍把他調到北京負責設計中心。當年年底,金山要轉互聯網,需要找一個內容總監,找來找去沒找到,雷軍就讓黎萬強試試看。
直到今日,黎萬強依然記得那段時光,雷軍手把手地教他怎么做互聯網,他們一起去注冊域名,一起去拜訪蔡文勝,一起去參加站長大會。有時候,下班了去胡同里找蔡文勝玩,那時候蔡文勝還在北京的胡同里租房住。
小米科技誕生后,黎萬強跟雷軍說,“能不能讓我回一線繼續做產品和設計。”雷軍說,“當然,我找你就是讓你做設計師的。”可黎萬強剛做了兩年MIUI,又被雷軍拉出來做銷售。
雷軍原本打算從外面招攬人才來做小米手機的市場總監,面試了兩個月,見了若干人,來的人總愛跟雷軍說,“你去打廣告”、“你去開實體店”……雷軍很失望,他要找的并不是傳統銷售,而是一個非常理解小米手機的互聯網理念的人。
兩個月過去了,雷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黎萬強接下了小米手機的營銷重任。他做了一個3000萬的營銷計劃,計劃做一個月的全國核心路牌推廣——凡客曾借此一戰成名。
但這個方案被雷軍“廢”了。
“阿黎,你做MIUI的時候沒花一分錢,做手機是不是也能這樣?”雷軍問他。
MIUI(米柚)是黎萬強在小米負責的第一個項目,彼時,雷軍對他說,“阿黎,能不能不花錢把MIUI做到100萬。”
黎萬強非常清晰地記得,MIUI第一個版本的發布是2010年8月16日,他帶著組里的6個人天天泡論壇,論壇的100個超級用戶,都是他和同事們一個個拉進來的。這100個人是MIUI操作系統最初的使用者,也是小米粉絲文化的源頭。
單純靠口碑傳播,第二個星期200人,第三個星期400人,第五個星期800人,一點點成長起來。如今,MIUI的用戶數已達1700萬。
MIUI的推廣沒花一分錢,但那是針對操作系統發燒友的。做小米手機,不花一分錢做營銷,黎萬強心里沒底。起初,他有些焦慮,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從哪里開始。很快,他就想明白了,“我做自己擅長的就行了,我就用互聯網做傳播。”
幸運的是,小米手機的起步和社交媒體的風行幾乎是同步的,黎萬強搭上了順風車。
黎萬強最先做的是論壇,2011年年中,借鑒MIUI論壇,手機論壇迅速建立起來了。
2010年正好是微博勃興的好時光,黎萬強抓住了機會。微博的宣傳效果超出了黎萬強的想象,很快就變成小米品牌的主戰場。
現在“小米公司”微博賬號有156萬粉絲,在私密性更強的微信上粉絲數量已經超過200萬,而騰訊空間“小米手機”的粉絲已經突破了1000萬,在國內品牌中遙遙領先。
黎萬強如此解讀幾大新營銷渠道的配合:“論壇還是我們用戶的大本營,一些深度的用戶沉淀還是會通過論壇來完成的。微博像一個媒體,有很多天然的營銷傳播優勢。微信到今天來看,我們更多的是把它當成客服工具來用,還沒有把它當成營銷工具,因為它本身是私密圈子。”
除此之外,黎萬強也從線上走到了線下。小米論壇有一個強大的線下活動平臺“同城會”。目前“同城會”已經覆蓋31個省市,各“同城會”會自發搞活動。小米官方則每兩周都會在不同的城市舉辦“小米同城會”。
他的觸角還伸向了跨品牌合作。去年12月20日,小米的品牌標志出現在近兩億瓶可口可樂產品瓶身上,消費者購買可口可樂產品,亦有機會贏取小米手機。同時,小米還為可口可樂獨家定制了手機操作主題以及限量版主題手機。
與新浪微博合作的社會化網購,與QQ空間合作的紅米聯合首發,對黎萬強來說,是他往后工作的一個側重點。小米放棄了傳統的電視廣告和戶外廣告等渠道,“從營銷的角度來看,小米手機是以互聯網為主戰場的,不同階段的品牌策略也會不同。”
一個產品經理,如何能夠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變身為震驚業界的營銷高手?
黎萬強的回答很簡單,“說人話!”
從他嘴里蹦出來的幾乎沒有關于營銷的內容,也沒有太多新名詞。他對營銷的理解很樸素,“我只是把我的一些感受,用文字、圖片和視頻的方式表達出來了,然后感染到身邊的人,感染到我們的用戶。”
這是一個樸素卻指向本真的極具殺傷力的理解,“移動互聯網時代,營銷的方法論是不值錢的,而一個好的營銷人士,應該就是一個產品經理,他一定要深入地了解產品,一定要重視基礎素材。”
黎萬強死摳每一個細節,把自己擅長的做到極致,“基礎素材就是每一張產品圖片,每一個產品的視頻,每一個PPT。”
小米的每場發布會都比較簡單,整個發布會沒有明星沒有模特沒有美女, PPT是發布會唯一的重點。黎萬強告訴記者,“跟其他同行來比,我認為我們的PPT是做得最認真、效果最好的,基本上每一張PPT都是海報級的。”
怎么做到呢?
“無非是改改改,改改改!只要有時間,就還要再改!今年9月5日的年度PPT總共219頁,是我們從上千頁的素材中錘煉出來的。在那期間雷總也會跟著一起來改,我們有張照片是在發布前一周熬夜修稿的情景。我們大概那兩周基本每天改到凌晨,死磕到底。”
盡管業界早已把他定義為營銷界的新精英,但在他看來,自己骨子里還是個產品經理,只不過工作的重心稍有變化。他給當下的營銷人一個建議,“從今天開始,熱愛和了解你的產品,回到產品本身,找到用戶的痛點,然后用人話去跟用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