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赭黃色石頭蓋起的教堂出現在路的前方,這是一個丁字路口,來往車輛和行人比景點少,又比途中經過的其他地方多,于是決定停下。作為一個旅行目的地,毛里求斯的海、沙灘和陽光幾乎覆蓋了這個島國全部的海岸線,要想躲開這些,只能往內陸走,在山、湖、甘蔗田的縫隙之間,找個稍有人氣的村子逛逛。


終于可以逃開密集的行程了!這是多數旅行的軟肋,因為目的性太強而喪失了對偶然、混亂、平庸的興趣——那些常常更真實的情況,就好像吃魚的時候剔掉了魚刺,順口多了,卻終究少了很多滋味。
這條街上的人比我們想象中更少一些,很多人只是買菜或逛一趟商店,就匆匆離開。住在街上的人家不知是沒回來還是沒出門,門窗緊閉。也許哪里的鄉村生活都是一樣的,起得早,睡得早,時間的構成和城市不同,亦不懂得怎樣向誤打誤撞的異國游客展示自己。
這冷清跟時值齋月也有關系,居民大多是穆斯林,偶有一座印度教的神龕立在門口。在毛里求斯這個種族、宗教混雜的國家,常能看到這樣的景象——路口是肅穆的教堂,走幾步便看見繽紛的神龕,再往里是一座兩層小樓,房頂立著新月的標記,淡綠色的外墻,看上去只是普通民宅,其實卻是一座清真寺——社區的中心。
一戶人家的父親此刻正在家中做禮拜。他的妻子已經過世,7個兒女大多成家,只有兩個女兒還住在家里。我們在街上撞見兩姐妹,她們忸怩一番,決定冒險溜出來,帶我們走走。
她們的隔壁住著三代同堂的一家人,房子用預制板搭起來,沒有粉刷,門口擺了一輛報廢的小面包車,當成柜子,堆滿了雜物。父母在屋里忙活,爺爺在門口曬太陽,孫子在一邊玩耍,他的玩具是用繩子拴住的塑料小車和一只公雞。對門是一對穆斯林母子,友好而寡言,母親裹著頭巾,兒子戴著白帽,客廳里滿滿當當——紗巾、窗簾、假花、吊燈、電扇,像是把家里所有好看的物件都擺了出來。
兩姐妹一定覺得村里人家不值得我們停留,便帶我們走向了村子的外圍,那里連接著海。小小的港灣里有人釣魚,更多的是游艇,聽說旺季的時候,這里是一個忙碌的碼頭,把游人送去周圍的島嶼。鄰居家的年輕人都在附近的五星級酒店工作,他們是那里的門童、侍者和工人。姐妹倆卻想出國——忤逆父親的意愿,她們不想做家庭主婦。
父親的電話很快追了過來,這個命令不能違抗,她們必須回家了——法國人占領那會兒,曾有11個女孩遭到逮捕,那時不帶通行證上街的勞工有可能被判罪,她們卻跑到碼頭給父親送飯。英國把毛里求斯搶過去之后,管制才稍稍放松。
姐姐意猶未盡,問我們明天能不能再來,她說,“我們不用上課,有更多時間帶你們去別的地方。”也許每一個繁華或通往繁華的城市或國家背后,都有一個無名的村莊,有人家也有信仰,除了有人偶爾路過,那里的生活和陌生人沒有太大關系。
攝影師是比我稱職的記者,她記下了這個毛里求斯東海岸無名村莊的名字,Trou d'eau Douce。我在網絡上搜索它,可以看到漂亮的海、船、氣球、沙灘和酒店,甚至獅子和烏龜,仿佛那個村莊并不存在。
毛里求斯對中國實行落地簽政策,這給國內旅游者提供了便利,目前毛里求斯航空已經開通了北京、上海直航路線。
鑒于陽光沙灘的旅游資源,選擇合適的酒店成為來此地旅行最關鍵的一步,所有水上活動都可以一網打盡,適合旅行式、發呆式度假。
當地缺乏公共交通設施,若不滿足于既定線路,想參觀當地小鎮或村莊,建議提前和導游及司機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