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為期3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會議決定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與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一道成為此次會議最大的兩個亮點。
在此10天前,中國發生了兩件事——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吉普車沖擊金水橋恐怖襲擊,中共山西省委大樓外發生連環爆炸。
兩天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為何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作了進一步說明。他說,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只有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當前,我國面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而我們的安全工作體制機制還不能適應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需要搭建一個強有力的平臺統籌國家安全工作。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加強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已是當務之急。
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制定和實施國家安全戰略,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制定國家安全工作方針政策,研究解決國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12日發布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該內容出現在公報的第十三項——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意味著這是一個在“大安全”背景下誕生的機構。很顯然,國家安全委員會此后將成為構建國內安全最重要的一環保障。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吉普車沖擊金水橋事件,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傷。這起事件被定性為恐怖襲擊。之后,山西省委大樓外發生連環爆炸,公安機關宣布嫌疑人的作案動機是“報復社會”。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在現有體制基礎上,安全領域出現新情況、新問題下應運而生的。
公方彬說,從狹義上講,“安全”是指傳統安全,也就是中國應對外部威脅、外敵入侵時的國防安全。與傳統安全相對應的是“非傳統安全”,非傳統安全涉及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恐怖主義等。
相比之下,傳統安全概念相對單純,非傳統安全的內涵則不斷擴展。“這是一種大安全。”公方彬說。“在安全領域空間變化和拓展的情況下,國家安全委員會可以更好地統籌維護國家安全。”
在此之前,日本也正在籌措成立一個新的國家安全機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計劃今年年底前投入運作。“在中日關系如此緊張之際,兩國都在全面調整自己的國家安全組織架構,這可能會讓一些人感覺不妙。”
習近平說,只有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從此講話的要義上理解,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作用之一,就是保障改革開放的道路可以順利推進。
但這也從另一側面反映,中央已高度重視國內的安全形勢,意識到不公平正義的經濟發展給社會造成的嚴重矛盾,撕裂了國民的信心。這意味著“穩定壓倒一切”,仍將是此后很長一段時間要延續的態勢。
在國內的安全形勢下,也要考慮中國發展所處的國際背景。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美元儲備國,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在全球各地還存在各種不安全的情況下形成的有效調節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做法。
同時,這也是世界各大國通行的做法,美國、俄羅斯均有此機構,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也是適應中國大國地位的有效舉措。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國際問題專家張國慶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時代的需要,中國近年來面臨著很大的安全挑戰,包括來自于周邊國家,比如日本等國的挑戰,國際恐怖主義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對我國提出很重要的課題,那就是必須要有這樣一個部門協調各方面力量,全方面系統地有效應對來自各個領域的安全威脅,最大限度保護我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更好地保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
其實,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想法由來已久。早在1997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就考慮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一直在醞釀和籌劃。更早則可追溯到1980年,當時就有人給中央寫過報告,學者多年來也一直在討論這個想法,主要是加強協調,要統籌對外決策。
當時,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美國時看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后,計劃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但由于擔心如果中央軍委主席再掌管國家安全委員會則權力過大,最終就不了了之。”一媒體這樣分析組建失敗的原因。
直到3年后,中共中央才決定組建“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與1981年恢復的“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江澤民任組長,錢其琛任副組長,劉華秋任中央外事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成立之初,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規模比較大,有多個部門參與。成立這個領導小組的原因就是,“以前負責安全的部門分散在各個領域,涉及軍事安全、經濟等多個部門,這種狀況不利于最高層掌握情況。以往有突發事件時,相關多個部門往往會成立一個臨時性的協調小組,但這種臨時性組織協調性、效率往往達不到最優。”
10年后,國內國外的安全形勢,催生了“國家安全委員會”。一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立有利于最高層統一國家意志、完成重大決策,也能使得各個部門步調一致,更有效力。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則認為,從發展趨勢和大國背景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將是集公安、外交、軍隊、國防、經濟安全,甚至包括海洋這一塊,內外兼修,不局限于內政。
在宣布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當天,由陜西公安廳副廳長上調中央政法委任宣教室副主任的陳里在其新浪微博表示,新成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將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等人籌建。
由此,外界猜測,國家安全委員會將和中央政法委合署辦公,延續兩塊牌子、一套機構的做法。國家安全委員會將為中共中央提供外交事務的決策,王滬寧將起到美國原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的作用。1972年,美國原總統尼克松訪華,開始了中美關系的破冰之旅,基辛格起到了關鍵的協調作用。
但不久,陳里的微博內容被刪除。
1947年7月成立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統一有關美國國家內政、軍事和外交政策,向總統提出建議。但不是決策機構,不能制定政策,是與國務卿密切合作、協助總統制定長期對外政策的思想庫,屬于政策咨詢和建言部門。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會上達成的意見,須經總統采納,才成為政策。
在公報的第三十項——創新社會治理體制里,也提到了這點。“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因此,也有專家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后,肯定會全面升級中國思想庫和智囊團體系,并在國家安全應急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