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舉行的日本參議院選舉揭曉,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執政聯盟大獲全勝,從而同時掌控了眾參兩院,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退位以來的第一次。這結束了過去幾年日本政壇頻繁換首相的困局,由于未來幾年日本沒有大的選舉,安倍政權將會長期化。
日本參議院共有242個席位,議員任期6年,每隔3年改選一半議員。此次參議院大選屬定期選舉,改選半數議席,即121個,加上參議院實權不多,在日本憲制中的地位低于眾議院,因此此次選舉本來沒什么看頭,但由于安倍內閣上任半年來的一系列言行,人們普遍擔心一旦日本現政權同時控制了參眾兩院,未來施政過程中的掣肘大大減少,修憲的問題可能很快會提上日程,因此給予了此次選舉超乎尋常的關注。而從選舉結果看,投票的選民雖然一大半把票給了執政聯盟,但并沒有讓它的議席超過通過包括修憲在內的很多重大議題所需要的2/3多數,這顯示出日本民眾是有顧慮的。顯然,日本民眾對于安倍政權的期待集中體現在經濟上,而不希望政治上過度的右傾造成注意力分散和外交僵局。
過去半年里日本已經出現了政治右傾化的傾向,但效果并不好。安倍政權上臺之初,通過開動印鈔機等手段,使日本經濟在短期內一掃頹勢,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東京證交所的日經平均指數連續上揚了12周,刷新了五十多年以來的紀錄,內閣支持率升到76%的高位。自信滿滿的安倍于是修改了原有戰略,從“選舉后再推進保守政策”轉變成了“從選舉前就開始為保守政策造勢”,認為已經沒有必要看他人眼色行事。

于是,安倍聲稱要修改過往日本政府官員關于歷史問題的3個談話;對于日本侵略行為,他聲言“關于侵略的定義,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國際上都尚無定論”;3名內閣成員和168名國會議員相繼到靖國神社參拜,安倍也奉上了自己的祭品。這種種言行不僅激怒了中韓,連美國也責備日本惡化了地區局勢,奧巴馬對安倍的冷淡更是舉世皆知??梢哉f,安倍進行了一系列的外交表演,但到目前,有多少成效卻并不清楚。
而日本和國際社會對日本右翼化最明確的反應,就是對于維新會黨首橋下徹所謂“慰安婦必要論”的回擊。經此一役,曾經被認為將異軍突起的新政治勢力維新會,在短時間內不大可能受歡迎,客觀結果是主張修憲的政治勢力縮小。另外,雖然日本民眾對于憲法修改有較強的呼聲,但是對于修改什么、怎么修改并沒有共識,在這種情況下安倍提出先放寬修改憲法的手續條款96條的做法,不見得能行得通。
在執政聯盟內部,公明黨雖然同自民黨結成執政聯盟,但是在歷史問題和憲法修改問題上的態度謹慎,一直是牽制自民黨的重要力量。在修改憲法問題上,如果公明黨不支持的話,那么自民黨在此次參議院選舉中需要得到100個議席才能達到2/3 多數,而這并沒有變成現實。
此外,和真正特立獨行的小泉不同,安倍在過往的政治生涯中一直以“老好人”和“變色龍”著稱,并沒有真正的定見。從他的性格看,是否有勇氣抵抗壓力,在右翼化的路上走得更遠,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