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0月7日,江蘇省江陰南菁中學舉行130周年校慶。張黎剛作為優秀校友回校,他看到了高三班主任袁老師,大半年沒見,老師似乎比以前清減了。袁老師告訴他,胸悶,時常有些不舒服,可能心臟有點問題。他立刻安排老師去上海檢查身體,結果是心臟沒問題,但是肺部有陰影,經過確認是腫瘤。張黎剛為老師請了上海最好的專家進行手術,現在,老師仍在康復治療中。
張黎剛在健康管理行業創業已經有9個年頭了,目前,他掌管著行業內最大的健康管理公司,今年的營收將超過10億。競爭對手之一慈銘體檢2012年已經過會,而另外一個競爭對手美年大健康也在一年前獲得了凱雷投資的青睞。
坐在記者的面前的張黎剛,體形保持得很好,個子不高,非常斯文,普通話依然帶著南方口音。他讀本科時從復旦退學,讀博時又從哈佛退學;跟張朝陽一起創業,后離開;創建藝龍網,任CEO;2004年2月,創立愛康網。張黎剛如此詮釋他的一次次放棄,“我是一個能成事的人,我希望能影響到自己選擇行業的發展。”
1995年,波士頓留學生圈子里很有名的張朝陽在回國前,給所有的留學生都發了一封郵件,宣稱自己要回國創業了,張黎剛也收到了,但他們第一次見面是1998年的6月,張黎剛那時的女友在IDG,與張朝陽相熟。在跟隨張朝陽的早期創業者中,張黎剛是唯一一個放棄了博士學位回國創業的人。
張黎剛在光華長安大廈的搜狐公司工作了不到一年,早上9點在公司出現,晚上經常加班,因此得以和張朝陽經常一起吃晚飯,他很快就成為內容總監。他準備離開時,張朝陽已經在董事會上提議升他做副總裁,而在那時古永鏘(后創立優酷網)剛剛以CFO的身份加入搜狐,此外公司沒有一個副總裁級別的高管,除了總裁助理陳劍峰(現和訊網COO)外,總監已是最高職位了。
這不是張黎剛要的,他不想永遠為別人打工,他要做一家自己的公司。
1999年,張黎剛離開搜狐創辦藝龍網,后來經過出售及回購,藝龍已經不再是他的公司。2003年,在藝龍登陸納斯達克的一年多前,他選擇離開。對于那段經歷,他曾對媒體表達過遺憾:“我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把公司做成業內最有影響力的公司。”
2003年2月,廣州,丁磊開著吉普車帶著張黎剛去酒吧喝酒,咨詢如何建立電話呼叫中心。5年前,在北京的一個酒吧,他對那時還未成為大佬的丁磊說,你的網站做得太爛了,我肯定做得比你好。但是,這話說完后不久,他就離開了搜狐,日后也沒機會實現當初的豪言。
很快,張黎剛又出發了。契機是偶然在飛機上看到一本健康雜志,上面倡導女性記錄“健康日記”,他便考慮在中國創辦一家健康管理公司。他估算著市場的容量:“健康醫療在美國、歐洲都占到GDP的百分之十幾,在中國不到5%,中國有足夠的上升空間。”
熟悉張黎剛的人告訴記者:他有著非常強的意志力,抽煙對健康不好,他就很快戒了煙,偶爾喝酒,他也非常有節制。他有兩大愛好,跳健身操和開快車,張黎剛覺得健身操不那么枯燥,而開快車,源于他骨子里愛冒險。
他踏進醫療行業這一年時,現在的競爭對手之一慈銘體檢剛成立兩年,只有3家體檢中心,而俞熔(美年大健康的創始人)剛成立一家投資醫療領域的平臺公司。2004年2月,張黎剛的愛康網上線。
最初推廣愛康網時依然走的是藝龍的路——發卡。藝龍與攜程差不多同期誕生,在互聯網上賣機票和酒店,開創了互聯網分銷領域,在當時是獨創的。
愛康網的第一張卡叫“君安卡”,張黎剛在酒仙橋附近租了個辦公室,拉來了一個酒店的售卡經理做主管,招聘了20名銷售。他只是想做一個與藝龍類似的網站,只不過把旅游行業換成了醫療行業。他沒打算觸及更遠的地方,因為那太不“互聯網屬性”了。
張黎剛一直在思考怎么用IT的力量來武裝醫療行業,IT技術已經使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成為可能,將改變現有落后的‘醫—患’服務模式。“君安卡”將一些年度健康體檢、牙科保健等服務打包,出售給海歸及企業高管,但二十多個銷售一個月只賣出了一張卡。
公司成立第一年,銷售很慘淡,只有大約一百萬。他轉換了策略,由賣卡給消費者的B2C模式,轉換成了給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的B2B模式。轉型后,愛康網賣的是體檢資源。英特爾、GE、新浪、百度、亞信都是愛康網最早的集團客戶。第二年,公司的銷售額就變成了1000萬。
就像在藝龍時,他做好用互聯網改造這個行業的準備,但很快就發現沒那么容易。
張黎剛遇到了新問題。2005年的民營體檢機構數量非常有限,并把愛康當作競爭對手,而三甲醫院不僅費用高,服務也很難達到500強企業的要求。張黎剛發現,生存與發展空間實際上很有限。
他反思藝龍的模式為什么能在旅游行業成功,因為旅游服務業總體供大于求,過剩的產能需要平臺分銷,于是成就了藝龍和攜程。醫療資源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對醫療資源沒有任何掌控,只提供平臺服務,價值是有限的。
張黎剛開始為愛康網尋找合適的線下對接的公司。2006年,張黎剛有機會和當時北方最大的民營體檢公司慈銘體檢接洽,介紹人是經緯創投的張穎。慈銘的創始人韓小紅并沒有露面,她手下一位副總裁搬了把椅子擱在走廊上,跟張黎剛談了半個小時,也沒讓他進辦公室。
那次的見面讓張黎剛很受刺激,最終促使他放棄多年堅守的互聯網夢想,從線上走到了線下。
2007年8月,愛康網與上海國賓健檢合并,成立愛康國賓集團。過程很坎坷,由于合并的股權比例不斷在變動,張黎剛都已決定放棄。這時候,愛康網投資人之一的江南春給他打了個電話,說創業者要善于利用資本才能成功,最終給了他勇氣重回談判桌。當年,愛康網一下有了5家體檢中心。
這種轉型很快就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愛康網成長迅速,這家鼠標屬性的公司,在有了國賓的水泥之后,很快就確立了愛康國賓的江湖地位。2011年,行業內排名第三、第四的“美年”和“大健康”合并,愛康國賓、慈銘、美年大健康成了三足鼎立狀態。
剛剛加入愛康國賓的CFO陳陽告訴記者:4月份的時候,他和張黎剛一起從北京乘飛機到上海,晚上8點多到,又驅車到寧波,到寧波的時候,已經凌晨兩點了。早上9點開會,開完會馬上到杭州,當天又從杭州到上海開會,等回到北京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凌晨3點。
萬科公司執行副總裁解凍有一天對張黎剛說,“做健康管理,一定要以身作則,自己健康了,才能說服別人”。此后,張黎剛就開始減重,他制定了一個計劃,早餐正常吃;中午在外面就吃飯,拿白開水將炒菜的多余油脂涮掉;晚餐減量1/3。兩個月就減掉10斤,而且再沒反彈。
在健康管理行業,醫院始終是繞不開的。
愛康網剛成立時,張黎剛一直在嘗試與醫院對接,他期望更進一步的合作。一個不到20萬的合同,他與一家醫院整整談了兩年的時間。現如今的他認為:跟國有醫院去嫁接太難了,想盤活醫院資源,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近幾年有無數創業者希望與醫院達成數據共享,期待與醫院HIS系統、病歷系統相連,最后都失敗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全力以赴推進的醫改,目的之一就是打通所有醫療資源的數據。
在中國,涉及醫院的資源依然是壟斷的,核心的問題是能否允許醫生多點執業,但醫改多年,未有松動的跡象。因為核心資源不能流動,民營醫療機構還是處在邊緣,張黎剛曾對媒體如此描述。
現在回看最初出發的時候,張黎剛說自己其實對健康管理和中國的醫療行業并不了解。這種不了解注定是一條充滿妥協的路。對做過互聯網的人,迷戀的都是100%、200%……甚至是400%的增長,但對醫療行業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能達到40%的增長已經很不錯了。
迷戀數據,是因為張黎剛有很深的互聯網情節,但創業這么些年,他的心結早已解開。“當時在藝龍,我就犯過錯誤,認為通過電話預訂酒店的訂房公司不是互聯網公司,因此在收購完訂房公司后的兩年內,沒有把藝龍的主要資源放到這塊業務上,太拘泥于模式了,就是想創立一個很純的互聯網公司。”
現在的他已經想得很透徹了:“生意就是生意,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對企業發展有利的就應該去做。他將目標鎖定為體檢,目前看來,用互聯網改造醫療行業的理想還未實現,但在預防醫學體檢這個分支領域,他儼然已經成為一個變革者。
這個互聯網公司的老兵覺得外圍破冰的時刻已經到來。張黎剛告訴記者,說他已經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兒科,婦產科,眼科,民營的專業醫院越來越多,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2007年全年,投入這一領域的PE和VC總和為9600萬美元,而2011年1-9月,這一數字達到了35億美元,4年翻了40倍左右。
政策層面也有好消息傳來。2012年,《“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 給出了新醫改的方向,即鼓勵更多的非公資本進入醫療行業,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將達到總量的20%左右。
如此一來,也為高盛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加大對醫療領域投資開了政策綠燈。盡管按照2012年8.2億的營收數據,愛康國賓已經是健康管理行業內規模最大的公司,但它在全國范圍內只有35家連鎖體檢中心——這幾乎是GIC所投資的收入體量最小的公司。
今年的張黎剛已經42歲了,目前的事業水泥的氣息更重些,但依然有著一顆互聯網的心。他說:“一個模式與服務體系,能夠讓一家傳統的醫療行業以接近互聯網公司的速度成長,有沒有可能?這是我們現在每天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如果能找到這種模式,我想愛康國賓就能夠重新擁抱互聯網,真的成為一家互聯網屬性的醫療服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