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10日,內蒙古鄂爾多斯烏審旗烏審召鎮浩勒報吉農牧區,農民張大地在沒有澆上水的玉米地祈禱老天下雨。他有一口150米深的井,用來澆灌玉米。井水越來越少,澆不上水的玉米苗子,剛發芽就枯死了。去年種了20畝玉米地,只能澆上15畝;今年種了15畝玉米地,只能澆上8畝。
以前,這里是水草豐美之地。當地牧民烏珠云樂回憶,每年草原的草都能長到半個人那么高,羊群鉆到里面常常找不到。因為地下水充足,種莊稼根本不用澆水,春天種進去,就只等著秋天收獲。
這片草原,是一個典型的周邊高、地勢低的盆地,地下水和降雨都向盆地中心匯集。長久以來,這里是鄂爾多斯地下水最豐富的地方之一。10年前,神華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將這片地下水豐富的草原選為“水源地”,取水地120萬畝內的5752 名農牧民的生活徹底改變。
2003 年3 月,農牧民們突然發現,神華集團開始在他們生活、放牧、種地的草原上打深水井,一直到9 月,深水井的數量達到了22口。他們還發現,在沒有被事先告知的情況下,他們所居住的地方——浩勒報吉農牧區,被烏審旗政府規劃成了“神華煤制油項目烏審召水源地”。
2005 年,神華開始鋪設運水管道,直通100公里以外的煤制油工廠;2006年,22口水井開始抽取當地地下水。現在的抽水規模,已經達到1440萬噸/年。
雖然烏審旗政府承諾一切不會改變,但2007年取水工程全面啟動實施后,當地自然生態迅速惡化。
據烏珠云樂和其他農牧民介紹:2006 年至今,當地的地下水位已經下降了數十米,最多的地方地下水位下降了一百米以上。“原來我們這個地方拿鍬挖一下就是水,現在你看那個樹,柳,都死了。沙海子以前水一米多深,都能游泳,現在成干海子了。沒有沙海子嘞。”六十多歲的當地農民李陸顯說。
“神華今年給每個人補償了8000塊錢。可是多少補償也不能補回我們以前的生活。政府說移民,可是我不愿意離開我的草原,我去了城市方向都分不清。”烏珠云樂說,他無法認同政府“宣傳不到位”和“認識不一致”的解釋。
10年間,當地農牧民不斷申訴,數次去北京上訪,都沒有換來他們期待的解決。訴求漸漸埋在了心里,但是希望神華煤制油項目停止從這個草原取走他們賴以生存的地下水的愿望,他們從未真正放棄過。
2013年3月至7月,綠色和平先后11次赴浩勒報吉農牧區進行了實地考察。2013年7月23日,綠色和平發布最新調查報告《噬水之煤——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超采地下水和違法排污調查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指出,2002 年,神華集團在鄂爾多斯烏蘭木倫鎮上馬建設高耗水、高污染的“煤制油”項目。平均每生產1 噸產品,就要消耗整整10 噸新鮮水,排放9 噸二氧化碳、4.8 噸廢水。同時,當地水資源被破壞殆盡,煤制油項目已無水可用。
2006 年,神華集團開始從離廠區100公里、位于毛烏素沙地腹地的鄂爾多斯浩勒報吉農牧區抽取地下水,至今已累計抽取地下水超過5000萬噸。直接導致當地地下水位下降近百米,湖泊面積萎縮62%,草原沙漠化加劇,當地5752名農牧民生產生活陷入困境。此外該項目工廠還利用滲坑違法向沙地偷排超標污水,經地表直接向地下滲透。
《報告》還指出,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引發的嚴重問題,并不是獨立個案。錦界、清水、榆橫、納林河等類似神華煤制油的大型煤炭工業園區,正在黃河中游整片區域連片大規模擴張興建。“十二五”期間,全國建設的16個大型煤電基地,需水總量將達到99.75億立方米/年,相當于黃河正常年份可供分配水量的四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