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2月20日,對于24歲的作曲家羅西尼來說,并不是好過的一天。這天晚上,他的歌劇《塞維利亞理發師》在羅馬阿根廷劇院首演。演出中,口哨、跺腳、喝倒彩聲從未中斷,簡直沒法再糟糕了。
喝倒彩的大多是作曲家喬瓦尼·佩西羅的鐵桿粉絲。早在羅西尼動筆前三十余年,佩西羅就將理發師的故事搬上了舞臺。等到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理發師》登場,歌劇舞臺上已經出現了兩個“理發師”——1786年,就在佩西羅的《塞維利亞理發師》面世3年后,莫扎特也曾讓這個大忙人登上維也納舞臺,上演了另一段故事。
在《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中,費加羅堪比外國版的紅娘,幫助阿瑪維瓦伯爵抱得美人歸。而到了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這位聰明的理發師終于要開始操心自己的婚事了。昔日愛情至上的伯爵已經對妻子厭倦,打起了費加羅未婚妻的主意。理發師要用機智與勇氣守護自己的幸福。
在整個18世紀末的歐洲,這名西班牙塞維利亞的理發師都是舞臺上最忙碌的角色。他誕生于法國劇作家博馬舍手下,靠著自己的機智和幽默,不僅獲得了法國人的青睞,更通過歌劇紅遍了歐洲各國。到了21世紀,理發師的熱度仍未減弱。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理發師》和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仍是今天各大劇院最常演出的喜劇之一。
理發師為何如此受人歡迎?《費加羅的婚禮》首演時,評論界認為,莫扎特輕快旋律下隱藏的“階級仇恨暗流”是這部歌劇的魅力所在。在劇中,費加羅直截了當地反問阿瑪維瓦伯爵:“你上輩子修了什么福,竟能得到如此多的好處?”時值法國大革命前夕,這部描述“機智仆人欺騙一個沒落皇族”的故事,在維也納遭到禁演。莫扎特不得不修改劇中臺詞,以獲得演出機會。
兩百多年后,吸引人們一遍遍去劇院觀看理發師故事的,顯然不再是階級與仇恨。雖然首演慘敗,但貝多芬仍預言羅西尼的作品會成為傳世經典。伴隨著觀眾不屑的跺腳和口哨,這位作曲家聽到了羅西尼精巧的樂思,看到了他用音樂塑造的活靈活現的人物,尤其是絕頂聰明的理發師。
當然,在今天,僅有歡快與活力是遠遠不夠的。導演們挖空心思,讓兩百多年前的理發師更受當代觀眾的歡迎。于是,在國家大劇院今年復排的版本中,忙忙碌碌的理發師費加羅的身邊多了一個漂亮女孩的身影,她就是費加羅的女朋友、女仆蘇珊娜。雖然羅西尼在這部歌劇中并未為她譜寫唱段,但導演皮埃爾·馬埃斯特里尼希望觀眾能看到費加羅愛情上的一些端倪。“誰不喜歡美麗的愛情呢?更何況,還有一場婚禮等著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