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220名大陸學生遠赴臺灣,成為第一批正式赴臺讀書的大陸研究生,其中不少是來自北大、清華、人大等大陸名校的佼佼者。由于兩岸規定限制,他們必須來自于京滬蘇浙閩粵6省市,且必須畢業于大陸“985計劃”高?;蚝M庵髮W。
時隔兩年,其中八十多名陸生即將畢業,但他們在大陸社會鮮為人知,甚至是在放開陸生赴臺就學制度三年有余的今日,仍有許多大陸民眾對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出現感到驚訝,這與他們在臺灣受到高度關注形成反差。
大多數陸生畢業后選擇返回大陸工作,不過仍有部分陸生選擇留在臺灣繼續念書,或選擇赴海外深造。
雖然這批即將畢業的陸生都將擁有國際認可的正式學歷,但由于兩岸歷史、社會等多方面原因,許多陸生在返回大陸求職時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質疑。大陸用人單位最擔憂的問題是他們特殊的身份是否會得到國家機關的認可,這一度讓一些即將畢業的陸生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甚至有人認為自己可能會成為“試驗品”。
盡管如此,大多數陸生依舊對赴臺就讀持積極態度,他們認為臺灣的留學經歷,可以為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分不少;臺灣特有的與人為善、自由樂觀精神也時刻影響著他們。大多數陸生認為通過這種學習機會,可以體會兩岸文化、教育和制度上的不同,見識更廣,而且了解過后能用對方的經驗來彌補各自的不足。而這種了解,在陸生們看來,并不是簡單旅行或是交換學習就可以感受到的,必須長期學習之后才能了解。
隨著近年來更多臺灣企業進入大陸開拓市場,設立辦事機構,擁有臺灣高等學府學習經歷的陸生或將得到更多機會。有臺灣企業負責人表示,如果臺企在大陸開設分支機構,作為“知臺派”的陸生將會成為他們選擇本地職員時重點關注和挖掘的一類人。
由于今年兩岸進一步開放陸生赴臺的限制,本年度赴臺就讀陸生呈大幅增長。而隨著赴臺陸生占大陸留學生的比重逐年增加,有陸生放言,這一特殊群體終將如同當年赴海外、港澳留學的大陸學生一樣,被大陸社會接受和認可。

作為今年從臺灣政治大學畢業的“三劍客”之一,胡月兩年來在他所就讀的研究所獲得了臺灣師長和同學的一致認可。而他更被選為研究所撥穗典禮上的致辭人,其開朗的性格也讓他成為畢業典禮上臺灣同學爭相合影的對象。
畢業之后,他會回到上海工作,隨著更多臺灣企業將登陸第一站選在上海,他所擁有的臺灣知名管理系畢業的優勢也會逐漸顯露。

身材壯碩的劉未辰即將從臺灣大學畢業,而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在臺灣的兩年里也慢慢被這里的各種美食所吸引。他希望盡可能在離開臺灣之前,再多品嘗些臺灣當地獨有的特色美食。雖然想要在如今的北京品嘗臺灣風味并非難事,但他認為,想要重溫臺灣在地化的市井美食絕非易事。

在即將畢業的陸生中,曾經在臺灣出過書的人雖然不少,但只有胡俊峰的這本《臺灣,你可以更贊!》一經成稿便被他的導師推薦給臺灣多位“國情”顧問傳閱,并最終得到馬英九青睞。此書曾打入臺灣誠品書店暢銷書排行榜中。
就讀于臺灣大學心理系的胡俊峰畢業后,將會回廣州。在臺灣的兩年時光,也讓他對社會工作以及NGO組織產生濃厚興趣,雖然或許并不會將之作為職業,但他還是希望可以繼續從事相關工作。

面對即將與朋友們分離,王宗曄還是流露出些許不舍。就讀于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的他在臺灣的這段時光,很多時候是和身邊的伙伴一起在實驗室中度過的。而也正是因為同學的介紹,才讓他有幸結識了現在的臺灣女友,所幸女孩將會在畢業后陪其一同回到北京工作。面對即將分別的伙伴,王宗曄表示今后一定通過其他方式回到臺灣,與他們重聚。

作為臺灣交通大學一名即將畢業的陸生,梁田并不像一般陸生那樣選擇回到大陸。她決定留在臺灣繼續讀博。幸運的是,她如愿以償考取了距離交大僅一橋之隔的清大,而那里也是她男友秋天即將赴臺就讀的地方。
雖然梁田對于自己是否能夠把博士學位念完仍有擔憂,但她還是希望可以留下來嘗試。她同時表示,如果沒有辦法適應博士班的課程,她也會考慮放棄博士學位,回大陸工作。

作為一名具有傳奇經歷的陸生,邱辰在過去的兩年里一手建立臺灣交通大學陸聯會,并將其發展為目前臺灣高校中數一數二的陸生自治社團。也正因此,他曾有幸作為陸生代表參加兩岸學生交流論壇,與馬英九見面。曾有陸生坦言,若沒有他的努力,交大的陸生或許不會有現在相對安適的學習、生活條件。
畢業前夕,他最終從校長吳妍華手中接過了交大杰出貢獻獎獎牌,這也是交大遷往臺灣后第一次為陸生頒發此獎。

凌安凱的舅公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而舅母則是在大陸出生。兩位老人雖已是耄耋之年,但身體依然矍鑠。兩年前凌安凱到臺灣交通大學光電所求學,便給了他更多機會可以在空閑時經常來往于新竹和臺北之間,看望舅公舅母一家,順道還可以為自己改善下生活。
雖然他最終選擇回到大陸,在廈門繼續從事所學專業的相關工作,但他坦言,對臺灣已有很深的感情,不管是親人、朋友還是交大。以后有機會的話,他還是會回去走走。

就讀于臺灣中央大學的阿鵬即將畢業,而他和他的臺灣女友將面臨暫時的兩岸分離,作為同班同學的二人在一起已一年有余。由于兩人感情很好,女友也不希望他離開,阿鵬曾試著向多家臺灣本地公司或駐臺外企投過簡歷,但這些簡歷最終都因臺灣“三限六不”政策而石沉大海。
目前,阿鵬不得不回到廣州繼續找工作。他希望能夠盡快找到一家與臺灣有業務往來的公司,以期通過派駐的方式返回臺灣,與女友團聚。

曾經擔任臺灣政治大學陸聯會干部的廖龍波將會在這個夏天畢業,離開前,他還是為新一屆政大陸聯會的選舉投下自己的一票。
陸聯會作為陸生在臺灣高校的自發性組織,已經從當初的幾所國立大學范圍發展到覆蓋全臺灣多所擁有正式陸生就讀的公辦及私立高校,而各個陸聯會也逐漸從最初的草臺班子,演變成正規的學生自治社團組織。

不同于大多數陸生,即將畢業于臺灣交通大學的李晨晨算是其中較早開始著手找工作的一個。她曾經利用在臺讀書的假期往返兩岸,在北京一家銀行實習。最終,她憑借自己的能力以及實習期的優異表現成功留了下來。
對于未來的工作,李晨晨認為那將會是一種全新的生活狀態,雖然可能要面對多種現實壓力,但那份新鮮感還是讓她對生活充滿期待。

不同于一般的大陸理科生,臺灣大學生物學的姚軼俊除了平時在實驗室工作外,也對臺灣人文社會表現出更多興趣。她曾經作為專欄作者為臺灣《旺報》撰寫稿件,也專門開設了個人博客來為許多陸生答疑解惑。臨近離開,她決定用畢業后的最后一段在臺時光環島旅行,為自己的臺灣經歷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在交大陸聯會為即將離開臺灣的陸生舉辦的“送舊會”上,現任陸聯會會長席鏗鏘的惜別詞,讓在場的詹洋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流下眼淚。

畢業后,張浩而將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繼續深造。在即將離開臺灣的5月,熱愛舞蹈的她為臺大的同學們展演了自己編排的舞蹈,不出意料地博得了臺下觀眾的一致認可。
作為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畢業的首屆陸生,在臺的兩年時光,使她學會了如何用更完美的方式對待身邊伙伴。昔日5年的管理工作經驗,也讓她更加深刻感受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改變。有人把赴臺讀書視為一種進修或是將其當作事業的跳板,但張浩而則認為在臺的經歷是其生命中的一個階梯,這里帶給她的改變也將使其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