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新批準發放3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大豆安全證書,點燃了火藥桶。轉基因食物安全與否是世界范圍的科技難題,也是世界范圍的倫理難題,但從經濟角度來講,則根本不是難題。
在洶涌的民意反對聲中,我國的轉基因大豆大規模增加,這是最大的諷刺。
這是人口增加、消費增長、土地資源下降的必然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戴景瑞表示,中國接近90%的大豆來源于進口,年進口量近6000萬噸,而進口大豆基本屬于轉基因大豆。國家“973”計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風險評價與控制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彭于發稱,國內進口大豆主要是國內需求決定的,進口與否以及進口數量是市場行為,大豆進口沒有配額等貿易措施限制。“近幾年,每年都進口五千多萬噸大豆,這些大豆按現有的品種和技術水平來測算,需要4億多畝的耕地,而我國沒有這么多后備耕地資源?!?/p>
不管你同不同意,喜不喜歡,轉基因食用油已經占據了我國的餐桌。
中國人口總量仍處于上升周期,食用油用量大幅上升,又要出油多、又要減少病蟲害、還要價格便宜,轉基因大豆成為必然選擇。
轉基因大豆憑借其出油率高、成本低廉等優勢,迅速占據了市場。如果不想吃轉基因食品,或者減少人口,或者減少人均消費量,或者培育出比轉基因大豆成本更低的品種。否則,轉基因食物幾乎難以避免,即使在美國、歐盟也是如此。
市場講究的是自由交易與信息知情權,這樣才能準確定價。目前,我國在知情權方面有了長足進展,轉基因食物油在包裝上有明確標識,如此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如果你想抵制轉基因食物,最好的辦法是,不買低價的轉基因油,而購買不轉基因的綠色植物油,為非轉基因植物的種植者做出經濟貢獻。
至于轉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各方莫衷一是,基本上是農業學者反對轉基因,而生物學者支持轉基因。既然沒有明確的結論證明轉基因是否會對人類幾十年后的健康產生危害,各方人士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各自解讀,也在情理之中。
筆者曾經咨詢生物學家,對方表示轉基因大豆毫無安全問題,反對轉基因者是杞人憂天。但是,專家表示榨取豆油之后的豆粕等絕對不能食用,因為轉基因大豆為多產油,可以保證豆油的安全,但不能保證秸桿、豆粕的安全。另一位農業專家以實際行動發出抗爭,他在山東做了幾十畝的綠色農莊,從有機肥到植物成長過程,一手掌控,他們所里的很多老師吃的就是自己栽培的綠色食物。
更讓人擔心的不是轉基因豆油,而是豆粕產品一部分被深加工成各種食品用于消費,另一大部分被加工成各種飼料,用于畜禽和水產品的養殖,最終成為消費品。那些絕對不應該進入食物鏈的部分,也通過養殖等途徑進入人的口中,而這些消費者無從得知。
決策者除了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辯護之外,通過科學方法傳播專業知識,通過知情權讓消費者自主選擇,最終切斷轉基因植物的傳播鏈條,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