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發生一起嚴重的刑事案。因為經濟糾紛,范某在廠內持械將張某打死,隨后從宿舍取出私藏的獵槍,乘坐非法營運車輛逃往浦東周浦地區。在滬南公路、沈杜公路附近,范某用獵槍將該車駕駛員卞某殺害。隨后,他駕車折回寶山,在某部隊營房門口用獵槍殺害一名哨兵。搶得槍支后,范某駕車返回工廠,用獵槍殺害李某等3人,隨即被正在廠區勘察現場的民警制服。
范某雖然打死哨兵并奪其槍支,但在隨后的行兇過程中并未使用軍用槍支。其原因可能是哨兵只有槍沒有子彈,也可能是范某并不熟悉軍用槍支的操作。范某既然私藏獵槍,想必對槍支的使用相當熟悉。作為一名有實際操作經驗的槍械愛好者,顯然不難搞懂軍用武器的操作方法。為了安全起見,哨位往往采取槍彈分離的管理模式,因此嫌犯未能獲得子彈的概率要大一些。
在中國,殺哨兵搶槍支的事件并不罕見。其中較為有名的,是北京悍匪白寶山案件。在其犯罪過程中,就曾搶劫過石景山熱電廠、裝甲兵司令部留守處、八一射擊場、河北某團彈藥庫等多處哨兵。
當然,在未來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也許會從技術上得到遏制,因為中國軍隊和武警將會徹底淘汰所有7.62X39mm口徑彈藥的槍械。
事實上,現在中國軍隊的主力部隊已經換裝了95式突擊步槍,該槍采用小口徑5.8X42mm口徑彈藥。具體的好處就不多說了,其中一條就是防搶作用明顯。這種彈藥全球只有中國軍隊裝備,并且裝備時間很短。民間幾乎不可能搞到這種槍支的存量子彈。也就是說,如果你搶走一支95式步槍,但沒有搶到子彈的話,這支槍就是個燒火棍都不如的東西。
要想真正避免哨兵被搶事件發生,最好的策略還是要安全措施得當。以槍彈分離的手段來避免被搶,是最消極的辦法。
有什么好的措施避免哨兵槍支被搶呢?
首先,持槍哨兵必須有一定的戰術距離。
所謂戰術距離,就是哨兵的反應時間。戰術距離越長,則持槍哨兵的反應速度越快。由于我國很多單位的持槍哨兵除了承擔保衛任務之外,還負責進出車輛人員證件的核對。因此,哨兵很可能近距離接觸陌生人,不利于槍支和基地的安全。
合理的搭配是持槍哨兵僅負責警衛,而查驗和交涉等工作交給專人處理。持槍哨兵的位置相對后移,出足夠的戰術距離以便做出反應。
如果采取槍彈分離的策略,那么攜帶彈藥的人員必須和持槍人有非常好的緊急情況配合意識。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子彈能被盡快交予持槍者使用。相對靠后部署的哨兵應該在其前方有阻擋屏障,即便遇到直接開槍襲擊哨兵的情況,也能避免對方很快接觸到槍械。就算發生持槍哨兵被擊倒或者死亡的情況,持有彈藥的副手也能拿起他的武器抵御敵人。
同時,還應該在持槍明崗后方部署機動哨或者支援哨位。
此類哨位的武器裝備和人員構成應該相當或者略強于前方明哨,其部署位置必須保證前方出現突發情況時,能夠迅速支援前方。像此次事件中,如果部署強力的后援哨位,嫌犯很難迅速逃離現場。
在和平時期,哨兵槍支被搶事件雖然很難杜絕,但如果加強防衛的話,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遏制此類事情的發生。任何有哨兵的單位均應以此次事件為戒,哨兵神圣不可侵犯光靠口號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