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蓋茨比》寫于1925年,次年就被拍成了電影,到今天為止已經連續出了5個影視版本。前兩版因年代久遠無跡可尋,后3版則頗具爭議。尤其是最新這一版,由《紅磨坊》導演巴茲·魯赫曼執導、野心勃勃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版本,既揭幕了今年的戛納電影節,又在美國14天票房破億(美元),但在爛番茄網站上,這部耗資1億美元的野心之作僅僅收獲了48%的好評率,媒體和影評人用“毀譽參半”來評價都算客氣,眼見著導演加幾位主演沖擊明年奧斯卡的野心就這么付諸東流了。
《今日美國報》批評此片“愚蠢而浮華”,《紐約客》雜志認為“沒有體現出小說的精髓,是失敗之作”,據身在戛納的記者反映,5月 15日的媒體場反應冷淡,片尾字幕未出,記者們紛紛沉默離場,接下來的記者會上,大家也不太熱情。
小說地位越高,讀者群越廣,改編者面臨的壓力就越大。很多聰明的電影人會選擇一些名氣不是那么高、改編空間相對自如的題材來操作,從這一點來看,新版《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主創勇氣可嘉,但他們在操作能力上的欠缺不能以功勞苦勞來推脫。改編這部小說的艱難在于,原著中對那個黃金年代的描摹精準而深刻,作者菲茨杰拉德的語言極為精致,金句密集,每三五行就有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表達,這種表達密度對于編劇和導演來說難度極高,如何取舍諸多細節?如何影像化這纖細如發的情感?如何既要拍出上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的繁榮與虛榮,又不讓人覺察這將近百年的距離?如何復古而不陳腐,讓這么古典的情愛宛如新生,讓文字里的人物血肉豐盈?
這些問題,導演巴茲·魯赫曼回答得結結巴巴,卻用類似《紅磨坊》的手法操辦了一個長達兩小時的派對。Prada贊助出的浮華也僅僅是浮華,華衣美服空蕩蕩隨風即散,彩條亂飄如80年代美國高中畢業舞會,大如饅頭的馬卡龍堆成了山。
所謂的3D技術將主人公的面孔變得更近,卻把他們的情感推得遙遠。主演陣容并不差,飾演蓋茨比的萊昂納多自稱書迷,對角色的理解不算有太大出入,“他出生在一個一切皆有可能的時代……但就在這條圓夢之路上他失去了自我”,另外兩位男主角尼克與湯姆的人選托比·麥奎爾和喬爾·艾哲頓也沒偏離書中的人物設定,但是女主角錯選女星凱瑞·穆里根飾演黛西是蓋茨比悲劇命運的根源,她的情感表達若沒有說服力會讓整個故事崩潰。凱瑞的寡淡表演在用力過度的萊昂納多面前顯得無比尷尬,甚至不如1974年版本中因聲音過于尖利而被廣泛批評的米亞·法羅。
觀眾并不都是原著黨,但如果原著偉大到可以為一個時代代言,對于改編者的要求自然應該更高,不幸的是,導演和編劇對原作理解的膚淺與浮躁在該片中一覽無遺。《了不起的蓋茨比》本可以是一部再現黃金年代的、精致華美的挽歌,卻被導演拍成了馬戲團一樣“致蓋茨比終將逝去的青春”,真令人悲傷。
上映時間:6月7號
導演:肖恩·利維
主演:歐文·威爾遜
文斯·沃恩
互聯網時代,兩個年過四十的老友忽然下崗。為了重整人生,他們一同加入大名鼎鼎的IT公司“谷歌”,從實習生做起,和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競爭,目標是轉正。
上映時間:6月7號
導演:格弗瑞·弗萊徹
主演:西爾莎·羅南
阿麗克西斯·布萊德爾
這是格弗瑞·弗萊徹的導演處女作。布萊德爾飾“紫羅蘭”,西爾莎飾“雛菊”。兩位蘿莉殺手本以為接到一項簡單任務,不料卻被卷進一場復雜事件中。
上映時間:6月7號
導演:詹姆斯·德莫納克
主演:伊桑·霍克
琳娜·海蒂
未來美國失業率與犯罪率達到最低,原因是允許每年的某個晚上實行所有犯罪活動。一個幸福的家庭因在這個晚上收留了一個被追殺的年輕人而被卷入殺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