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談曼聯主帥弗格森的領導要訣,以及他如何利用自己的火爆脾氣作為武器和策略,來領導一班有天分卻難以駕馭的“壞孩子”。本期意猶未盡,再談他的領導要訣。
正如前曼聯超級門將舒梅切爾(Schmeichel)所說:“世界上更好的主帥,可謂成千上萬,但論管理,論處理人的問題,弗格森無人能及。”
單以一個“惡”字,來解釋弗格森對其子弟兵之超強感染力的話,對他并不公允。弗格森另一過人的領袖特質,就是其旺盛的爭勝心,即使27年來已經拿盡所有錦標和榮耀,仍絲毫不減,這能感染到全隊無論年輕還是資深的球員,讓他們不敢怠慢,全力以赴。英超球迷都一定記得比賽時,弗格森七情上面、手舞足蹈、大呼小叫的畫面,只要裁判作了對曼聯不利的判決,他必定會怒發沖冠,向裁判呼天搶地投訴,這當然是向裁判施壓、打心理戰的手段,但也是向球員表示其看重賽事,讓球星們長期保持斗志。
弗格森亦有很旺盛的求知欲。1986年他最初來到曼聯時,不恥下問,不僅找球隊的職員和老臣子詳談,還謙虛聆聽球迷的心聲,結果為球隊的金漆招牌總結出3條中流砥柱,包括:
曼聯必須踢進攻足球;
全世界都針對曼聯,曼聯習慣了橫眉冷對千夫指;
曼聯并不只是一支球隊,更是一個信仰。
到了今天,他仍不斷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即使曼聯球員離隊數年,仍不時接到他的電話,就連葬禮他也不放過,他可能是足球圈中出席喪禮最多的一個人。
你可能會問,這樣的領導要訣其他教練都知道,為何弗格森能壓得住場,其他主帥就不見得同樣成功呢?
說來吊詭,球員不敢挑戰爵爺權威,不敢嘩變,是因為他太過聲名顯赫,如泰山北斗,于是球隊紀律嚴明,上下一心,因此能夠取得佳績;同時,球隊成績斐然,又反過來為爵爺增添聲望和權威,這便是一個良性循環。
這就是之前本專欄說過的“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也就是:“凡只得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相反,凡擁有多的,卻還要給他更多,讓他多多益善。”亦即所謂“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道理。
弗格森并非沒有經歷過危機,那是當初他加入曼聯,還沒能為自己建立和累積足夠權威的時候。
1986年7月弗格森加盟曼聯,直到1988-90賽季,球隊還是連一個冠軍都沒拿過。那個球季曼聯輸得一塌糊涂,媒體、球迷紛紛加入“倒弗”大軍,殺聲震天,在老特拉福德球場,球迷更是揚出巨型倒弗條幅。
正當命懸一線之時,1990年1月7日,他迎來改變命運的一天,曼聯在被一致看淡的情況下,以1:0擊敗了榜首強隊諾丁漢森林,在足總杯奪冠路上邁出大大一步。最后順利奪標,弗格森才可以喘一口氣,安然渡過其曼聯生涯中最嚴峻的危機。等了7個賽季,曼聯終于在1992-93賽季奪得聯賽錦標,從此雖偶爾經歷調整期,但總體來說一帆風順。
當時普遍認為,如果那決定命運的一役曼聯被淘汰,弗格森應該會被解雇,那么之后曼聯20年的命運就會改寫。弗格森在奪得首個錦標之前,球隊老板忍了他4個年頭,如今大球隊的老板,又有幾個有如此的耐性呢?
上周一,同城宿敵曼城解雇了主帥曼奇尼(Mancini)。在3年半執教曼城生涯中,曼奇尼拿了一個英超聯、一個足總杯、一個慈善盾,成績不俗,但這個賽季四大皆空,一個冠軍也拿不到,連續兩屆歐冠分組賽階段出局,便遭痛下殺手,曼城老板可謂無情。如果當年弗格森的老板是今天曼城的老板,我相信傳奇一定不會出現。一個賽季都等不及,何況4個賽季。
弗格森在曼聯任教26年,同期曼城總共撤換了15名主帥。主帥越是轉換頻頻,球員越不會敬畏主帥,“臭馬”如特維斯(Tevez)和巴洛特利(Balotelli)等球星,便常常公然不給曼奇尼面子,這樣一支球隊,如何做到紀律嚴明,上下一心?成績又如何穩定和理想?
今天足球圈越來越商業化,很多球隊己經上市,成績一旦滑落,便會影響股價,讓主帥遭受很大壓力,行為也因此變得越來越短期化。另外,球星身價越來越高,動輒幾千萬鎊,他們為球隊帶來巨額商業贊助、廣告和紀念品收入,地位甚至開始凌駕于主帥之上,后者漸漸失去駕馭球星的能力,球隊最高領導層往往會偏袒大牌球星,甚至在被迫攤牌時,寧愿犧牲主帥。
所以弗格森應該多謝當年聘請他的老板Martin Edwards,后者在最大風大浪、面對球迷排山倒海的壓力時,仍然堅定地支持他。但那已經是一個逝去的年代,因此,弗格森的傳奇可一卻不可再,而曼奇尼式的人情冷暖,每天都在不斷上演。